第一條,是斯大林大街(舊大同大街),是長春站往南,建國忠靈廟為終點;第二條則是新民大街(舊順天大街),從臨時皇宮(現地質宮)往南,把偽滿八部等官廳串聯起來,到新民廣場(順天廣場)止。
從這些規劃,很容易推斷出來,這兩塊區域就是當初“新京”城市規劃的核心區域。
而且,年代開始,一直到七十年代,三十多年里,整個長春城區并沒有太多大型新建筑,依舊保持著當年新京規劃的模樣,因此,在這個年代游覽長春,有種行走在歷史時空的錯覺。
蘇亦很喜歡這種奇妙的體驗。
然而,時間有限,他沒法在長春待很長的時間,能夠在研討會的幾天時間里面,摳出一天的時間瞎逛,已是不容易。
而且,要寫一篇小論文,他調查的“滿洲式”官廳建筑已經足夠了。
根據他的個人經驗,寫論文,選題就要足夠小,近現代長春城市規劃是一個大課題,這不是他的專業范疇,要研究這些課題,有建筑學的大佬。不要說城市規劃,僅僅是長春“滿洲式”建筑這個課題,對于他來說也足夠大,光憑他一個人,短短一天的時間,是沒有辦法弄完這些的。
因此,他只能把選題繼續縮小。
要給偽滿建組分類的話,按照蘇亦的分法,大致可以分類。
一、軍政機關類。
二、經濟集團類。
三、宗教禮制類。
四、文件單位類。篳趣閣
毫無疑問,他研究的范疇就是第一類——軍政機構類建筑。
這一類建筑大致有二十多處,主要分為關東軍殖民軍事機關類跟偽滿國家行政機關。
前者代表日方,后者代表偽滿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