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湯恩男孩與露西少女
“行了,你這小娃娃,說話不要藏著掖著了,現在你是講解員,也是策展人,所以,你就把自己當成老師,我們都是你的學生,跟我們說說你的考古發現類展覽,組合式排列,敘事型策展都是怎么回事吧。一切都是從展覽開始,那就用你的展覽來當例子跟我們解釋一下,你都在哪里用到哪些知識,又做了哪些嘗試,又跟前人有何不同。”
說到這里,見到蘇亦有些猶豫,王老繼續說,“眼前的諸位都是你的師長,這一次,隨同我過來觀展的,除了文物局以及你們省博的專家還有中大的諸位教授,你就算說錯,也沒有什么不要急,你還年輕,做事不需要畏畏縮縮,先做再說,不過做完了,也必須要說了,現在就是你說的時候。”
堂堂的大領導都這樣說了。
蘇亦也算放開顧慮了。
他也懶得繼續講解所謂的概念,直接從策展部分開始。
“整個展覽,其實也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的,先是從河宕遺址的發現開始,這部分,主要是照片跟文字說明,這個單元被命名為黑土與貝殼,名字很容易理解,根據調查發現,河宕貝丘遺址上方在近300—400年間都是農耕地,上世紀60年代一場大雨黑土變成貝殼,遺址才被發現。這部分,主要還是照片為主,同樣展示相關的遺址發掘現場。”
“第二單元,主要是河宕人與貝殼類生物,主要突出河宕人跟貝丘遺址的特色。咱們河宕遺址,與其他史前遺址不一樣的,就是貝丘。四五千年前河宕人主食貝殼類生物,遺址揭示在新石器時期佛山原居民以貝殼類生物為主食的漁類經濟生活方式。這部分,主要是手繪為主,我跟省博子均老師手繪,主要是給觀眾呈現一種河宕人采集捕魚的場景。”
“在遺址現場,還有一個貝殼拼成的動物圖案,模樣有點類似于魚骨輪廓,嗯,這個是復制品,實際上,因為條件有限,除了出土物之外,大量的人類模型都是復制品。其中就有考古所的韓康信、潘其鳳兩位研究員協助省博莫鵬老師修復了河宕人頭蓋骨模型,今天也被我們放置在展覽現場。”
“除此之外,在莫鵬老師的幫助下,我們也復原了其他早期人類的頭蓋骨。原始人類這部分,我們也主要是展示了南方古猿到智人進化史的整個過程,除了河宕人是人類化石之外,其他的都是復制品。”
這個時候,梁釗韜教授終于說話了,“你們的這些古人類化石復制品是從哪里來的?復制品模型的質量非常高,非常逼真。”
蘇亦說,“復制品是我跟著省博的修復師莫鵬老師翻模的,我在北大文史類的陳列室內,曾經見過北京人復制品,也就是裴老捐贈給北大的,其中,有大量古人類化石復制品,國內的,國外的都有。”
“你這些全憑著記憶翻模出來的?”梁釗韜教授吃驚不已。
蘇亦說,“不是的,我有一個小習慣就是看到重要的東西都習慣用素描本畫下來,所以,翻模的時候都是按照素描的畫面來的,只是沒有想到那么巧合,這一次,河宕遺址成果展就用到了。”
梁釗韜恍然,然后感慨,“你這個習慣非常棒,很多重要的資料,都可以保存下來,唯一的缺點,就是其他人沒法復制。”
作為業內前輩,又是人類學家,他太清楚手繪人類化石的難度。
只有專業的美術人才方可完成。
南方古猿的化石,蘇亦沒見過,所以只能夠憑借前世的印象去手繪,然后再用文字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