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毒,實在是太踏馬毒了!
寧陽縣是個小縣,所以縣衙的牢房只有區區三四間屋子,根本就不像影視劇里那樣兒動不動就幾十間牢房,根本就裝不下幾個人犯。
再說了,要是讓這些人犯都住上牢房,每天蹲在牢房里吃牢飯,楊大知縣的心里也不得勁。
畢竟這寧陽縣的老百姓都忙著耕種呢,這些被發配過來的人犯還想蹲在牢房里讓人伺候著?
真要是出現這種情況,寧陽縣的百姓會怎么看?縣城里的雞鴨鵝狗們會怎么看?萬一狗崽隊再把這事兒宣揚出去,又讓天底下的老百姓怎么看?
所以,只要是發配到寧陽縣的人犯,就必須老老實實的去修路,反正跛五他們有的是辦法勸說人犯們心甘情愿的去住窩棚,做苦力。
所謂窩棚,就是那種用木頭做為框架,用高粱秸扎的箔做墻,再往上面捆上麥秸或者茅草遮風擋雨的簡易茅草屋,條件肯定是艱苦卓絕的,但是勉強能住人,也能遮風擋雨。
而且普通老百姓在晾曬糧食的“場”上或者路邊曬糧食的時候也會搭建這樣兒的窩棚,晚上睡在窩棚里,防著自家糧食被偷。
既然老百姓能住,被發配來的人犯就不能住了?天底下就沒有這樣兒的道理。
可惜的是,夏天的時候住窩棚沒問題,剛剛入秋的時候住窩棚也沒問題,可是到了秋播之后再住窩棚還真就容易出大問題。
老話說: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
所謂早秋丟,就是指如果在農歷六月份下旬這段時間內趕上立秋節氣,那么這一年就會冷的特別快,而此時的莊稼還處于生長期,早晚的溫差變化還有過早的降溫就會導致減產。
與之相對的就是晚秋,也就是立秋時間在七月中旬,立秋晚也就意味著莊稼就有更多的時間去適應秋天的氣候,就能豐收。
中秋則是說立秋不早不晚,時間趕在七月上旬這段時間,此時的天氣還非常炎熱,但是莊稼成熟之后又不能不去收割,因此農民就必須帶著老牛下地干活,所以就有了熱死牛的說法。
比較操蛋的是洪武元年的立秋時間是六月下旬,屬于典型的早秋,秋后之后的氣溫下降十分明顯。
在立秋之前,被發配到寧陽縣的那些人犯還能住窩棚。
但是在立秋之后,由于早晚的溫差比較大,氣溫下降的也十分明顯,再讓那些人犯繼續住在窩棚里就不太合適了。
不是楊大知縣圣母心發作,而是這些人犯罪不至死,要是再因為天氣降溫而病倒甚至病死幾個,更是會大大拖慢修路的速度。
再加上朱標又往寧陽縣發配了三百個人犯——要知道,這三百個人犯可是連一丈路都沒有修過,要是再因為住窩棚而病倒,那特么不是純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