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因為本官足夠懶
燒磚對土質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選擇一處石頭、灌木甚至樹木都比較少的地方做為土場,然后將土場表層半米多的土層去掉,選取下面沒有沙子、石子等雜質的粘土。
“凡烻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沙黏土基而為之。”
選土完成后,把土挖出來后用水浸泡,再用鐵鍬和成不軟不硬的泥。
要是泥和的硬了,朝磚斗摔坯時就容易出現缺棱少角的情況;要是泥和的軟了,磚坯就無法成型。
泥巴和好了之后,下一步就是摔坯。
摔坯時要用到木板制作的磚斗,一般是一個磚斗三個磚模,磚模的內徑是兩寸高,四寸寬,八寸長。
摔坯之前,要先在磚模內撒一層沙土以防止磚坯粘在磚模上,然后把和好的泥用手挖成磚那么大,用力的摔在磚模里,然后用一個鐵絲做的形似弓箭的小弓,沿著磚模的上沿迅速刮過,并把刮下來的泥丟進旁邊的泥堆里以避免浪費。
摔坯之后,就是端著磚坯模子到已經撒好沙子的平地上,用力地反扣在地上,再輕輕地拿起模子,磚坯到這一步就算是制成了。
一般情況下,兩個有經驗的工匠互相配合,一天差不多能制出三百多塊磚坯,要是沒有經驗的,一天頂多也就是能制出兩百來塊磚坯。
而且剛剛制好的磚坯并不能直接送到窯里去燒制,還得晾曬到半干時用木板修整成形,等晾曬到八成干后才能送去陰干,等待裝窯。
整個制坯過程,包含了和泥、鏟泥、挖泥、揉搓、裝斗、鏟斗、割切、扣斗、抽坯、端坯、拾坯、運坯、上架,差不多十幾道工序。
大概的解釋了一番制作磚坯的流程后,王老歪又不免有些悲哀的說道:“若是單純的體力活倒也罷了,可是制作磚坯的時候得彎腰蹲著,連背都直不起來。”
“一整天下來,身上臉上還有鼻子里全都是泥巴,而且只要干上幾個月,工匠的一雙手就會變得指掌崩裂,繭硬如石,很多人都會留下腰傷、腿傷,手指頭節也會變得粗大。”
王老歪微微嘆息一聲,又繼續說道:“等陰干好的磚坯差不多夠一窯了,就可以把它們送到窯里開始燒,一旦火燒起來,前前后后差不多就得一個月左右,中間不光得往窯里添柴火,還得往窯里澆水,不澆水就會燒成紅磚,澆水澆不明白就容易燒成花磚。”
“要是小窯,像城東的那個石灰窯,一窯下來也就是能燒個千把塊磚,要是大窯,一窯差不多能燒個一兩萬塊。”
“咱們寧陽縣這次起的窯,一次差不多能燒個兩萬塊磚。”
“還有就是制坯的時候得看好天氣,趕上陰天下雨的時候肯定不能制坯,趕上連陰天的時候也不能制坯,要不然磚坯干不了,最后還是耽誤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