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意降名山(三)
善勝皇后回到王宮之后,終日思念太子,雖然因為有了當初懷有太子之時所積累在體內的三十六天罡神將灌輸而來的神界靈氣,得以容顏不老,青春永駐,但那種刻骨的思念卻仍然使她痛苦不堪,終日以淚洗面。國王弗倫雖然并不明說,但父子親情豈是容易割舍?所以也是表面上強顏歡笑,暗地里郁郁寡歡。
時光荏苒,轉眼二十年的光陰已經匆匆逝去,國王越發感到精力不濟,王國的傳承已經是迫在眉睫,不容遲緩。然而弗倫知道,憑著自己和皇后的能力,想要越過太和山劍河天塹,前去尋找兒子,那是千難萬難之事。而且就算能夠找到他,以自己的兒子那種倔強的性格,只怕也是難以勸服。
說來事有湊巧,這一天國王和皇后因為閑來無事,便一起到后花園賞花散心。當行至距離太子當日的寢宮不遠之時,看到那一角掩映于綠樹紅花之間的飛檐,善勝皇后忽然觸動心事,不由得悲從中來,潸然淚下。
弗倫也知道妻子內心的痛苦,雖然也難免睹物思人,卻并不敢流露心事,以免火上澆油。他強忍著內心的悲傷和無奈,上前將妻子攬在懷里,不住地柔聲勸慰。
但皇后對于兒子的思念已經壓抑多年,豈是那么容易收拾的?弗倫在那里撫慰良久,卻仍是不見一絲效果,皇后仍然是哭聲不歇。
就在此時,突然有宮人來報,說是宮門外有神火族族長流火以及傣族族長德昌聯袂來訪,如今正在等候國王接見。
弗倫一聽,不敢怠慢,連忙命令宮人將皇后送回寢宮休息,自己則清理一下紛亂的心緒,隨即趕到宮門,親自迎接兩位族長進門。
三個人互相禮讓著來到宮中坐下,弗倫命人擺上水果酒菜,這才詢問二人的來意。
這兩人相互看看,欲言又止,神色間倒是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最后還是神火族長流火性情豪爽,見德昌一直不肯開口,于是便站起身向弗倫拱手為禮,把自己和德昌的來意說了出來。
原來自從人魔大戰之后,流火和德昌各自回到自己的領地,率領族人努力勞作,重建滿目瘡痍的家園。
因為沒有了九黎一族的肆虐,人間界已經完全恢復了清平,就連那些一直跟隨在九黎族后面為虎作倀的諸如偽黎、荊蠻等族也和殘余的九黎族族人一樣,不但不再四處侵凌,而且開始主動和周圍的人族相互通商和交流。最后時間一久,竟逐漸開始相互通婚,慢慢地相互融合起來。
在這種民族大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中原大地變得空前繁榮,人們的生活富裕安定,往日那些戰爭的陰影已經隨著時光的流逝逐漸淹沒,創傷不再,傷痛消失,那些在戰爭中或死去或幸存的英雄們,也變成了一種人們茶余飯后的一種談資,一種精神象征和符號,在口耳相傳中,一直延續了下來。
在那場戰爭之中,神火族的族人們尤其是兩位頭領族長流火和大巫師螢火都對太子的人格魅力極為欽佩和景仰,已經在潛意識之中將他當成了僅次于自己的祖先和創始者祝融的一位在世神靈。所以雖然因為大戰之后各自要回歸領地,無奈分別,但內心的那種眷戀和不舍卻是與日俱增,難以遏制。
剛開始時因為他們忙于本族重建的繁重工作,所以倒還能夠忍耐,但隨著本族以及周邊種族經濟的迅速復蘇,族人的生活已經逐漸走上了正軌,兩位頭領的工作也就漸漸地清閑了下來。
這一日流火和螢火在重新安置好了祝融鼎的火神窟前相對閑談,無意間又提起了當日太子帶領他們深入地窟,在流火巖漿之海中大戰火龍,求取神鼎的壯舉。雖然時隔多年,但兩個人卻依然對當初太子以一個少年之身,卻能夠擁有那樣博大的胸襟氣度和過人的膽氣心馳神往,贊不絕口。
不過這一場交談雖然暢快,卻無形中勾起了二人那被祝融元神分身以大法力根植于其內心深處的對于太子的依戀和臣服,兩個人幾乎是同時興起了一種難以抑制的離開南疆,前往凈樂尋找太子的念頭。
但在這兩人之中,螢火身為巫師,雖然深沉多智,但卻難免做事前思后想,優柔寡斷;而流火作為一名殺伐決斷的族長和勇士,卻是想到做到,從不拖沓。
因為此時族中已經沒有了內憂外患的襲擾,作為戰陣統帥的他已經沒有了多少工作可做,雖然他離開之后螢火未免會忙碌一些,但卻也大可勝任有余。于是到了第二天清早,就在族人們還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之中時,流火在洞中給螢火留下了一封書信,然后跨上雷鳥,徑自騰空而起,破云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