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稅賦改制
明朝實施的“賦役黃冊”、“魚鱗冊”和“里甲制度”,把土地管理制度和戶籍管理制度相結(jié)合。
說說這個里甲制度吧,十戶為一甲,如果一戶人家逃跑了,那九戶人頭就得幫這戶逃跑的人家把稅賦補齊。
如果有九戶人家逃跑了,那剩下的一戶人家就要交十戶人家的稅。
這簡直是相當炸裂的事情。
大明朝稅率不高,為什么百姓還會承受不住,除了土地兼并,還有就是稅賦成本太高了。
地方官吏亂征亂攤派的現(xiàn)象很嚴重,除了稅賦火耗要算在老百姓手里,還巧立名目,加派各種苛捐雜稅。
大明稅收主要分為“賦稅”和“役稅”,明文規(guī)定的特權優(yōu)免其實只是免“役稅”,并不是免賦稅。
而普通人除了這個“賦稅”,還要承擔“役稅”。
這個役稅種類就多了,各個地方標準還不一樣。
給官老爺抬橋子、打更、修河堤、水利工程等雜七雜八的各種徭役。
這些徭役也折成錢來當稅,反正農(nóng)民交了大量的稅,至于錢安排到哪里去了就不得而知了。
地方上的攤派也多,比如殺一頭豬羊什么的,還有殺豬稅、殺羊稅,甚至還有離譜的連殺雞、殺鴨都要交稅。
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這是一種生存本能。
大明這些坑死人的稅賦制度,導致很多人種不起田,紛紛賣田賣身去給士紳們當?shù)钁簟?br/>
當士紳們的佃戶沒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稅。
這也相應的加快了土地兼并的過程。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土地流轉(zhuǎn)到權貴特權階級,地方上出現(xiàn)很多隱瞞田地和人口,甚至是更改動、或者是損壞黃冊的情況。
普通百姓承受的賦稅越來越重,社會矛盾日益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