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稅賦改制
當初答應了給予耕牛和農具等一些生產資料,幫助他們盡快安穩下來,這一點是不能食言的。
“臣知道了。”
近2000萬畝衛所軍田改成國有制公田,以均田承租的方式分發給農民耕作,每年可以收到幾百萬石糧食稅租,這已經是弘光朝廷當前稅賦的小半了。
但是就衛所軍田增加那么幾百萬石糧稅哪里夠,現在朱由崧想要的是改大明的稅賦制度。
改革稅賦制度,讓他合理化,一是增加國庫收入,二是穩住天下生產糧食的農民。
以當前這種亂世,必須先穩住農業,讓百姓們對種田有信心,生產出大量的糧食,接下才可發展工商業,將來就可以收商稅。
如果農業都不穩,大家飯都吃不起,就說要發展工商業,那不是扯淡嗎,生產的那些商品賣給誰。
只有讓絕大多數人有了較為安穩的生產環境,能吃飽穿暖,普通百姓有了購買力,生產的各類商品可以良性循環,才能發展工業,然后發展科技。
一個國家商業再怎么繁榮,銀子再多,若沒有相應的農作物產出兜底,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現在大明的稅賦制度,對百姓可以說是非常坑了。
大明稅賦制度基本沿用了宋朝的那一套,收兩次,一次夏稅,一次秋稅,也叫兩稅法,又分為田畝稅和人丁稅。
田畝稅大家好理解。
人丁稅就是一家有幾口人,按人口數量交稅。
也就是一個家庭多生一個小孩,就得多交一個人的稅。
這個時代又沒避孕措施,一個女性懷孕十幾胎都是很正常的,平民負擔不起人頭稅,經常把剛出生的孩子丟棄,甚至是溺死,都是普遍現象。
還有更坑的就是大明稅賦管理制度。
制定這些稅賦制度的人,也只是考慮到統治階級方便,絲毫沒有在意平民百姓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