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大明稅賦爛賬
可以說農民有苦無所訴,朝廷又沒收幾個錢,還擔著罵名。
現在朱由崧就是要想辦法改革收稅制度,砍掉那些中間商。
要在各地設糧站,統一度量,統一價格,再專門統一的運輸。
朱由崧覺得改革大明稅賦,就必須要先搞農稅,接下來才是要改革商稅。
事情總得一步步來,要不然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現在還是農業社會,必須先穩住了農民,有了穩定的農稅基礎才能動商稅。
經歷過揚州鹽商官員勾結;設置市泊司時地方引倭盜劫掠;知道想平平穩穩改革是不可能的。
所以才會用阮大鋮。
因為阮大鋮會搞事情啊。
現在清查田畝就有士紳挑唆暴亂,毆打朝廷欽差,朱由崧也算是能理解當初萬歷皇帝的苦衷了。
萬歷皇帝為什么會繞開文官系統,派出礦監稅使搞錢,那也是沒辦法,因為用那幫文官是永遠也完不成任務的。
萬歷初期,朝廷一年稅收2200萬兩,其中農稅占了絕大部分,商稅占比太少了。
明朝商業稅收入包括鹽稅、茶稅、市舶稅、通過稅、營業稅。
萬歷一年2200萬稅賦,商業稅才300萬兩,其中鹽稅又占大頭,其他商稅都可以說忽略不計。
原本萬歷皇帝以礦稅來增加收入,無可非議,因為他也知道農民不易,不忍“加派小民”。
但是萬歷想收礦稅,卻遭到了文官士紳們喪心病狂的反對和阻撓。
文官士紳們積極發動輿論攻勢,不斷抹黑丑化礦稅。
他們擅長煽動底層商人和手工業者的情緒,縱容和鼓勵他們用暴力來抵擋礦稅太監收稅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