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喬遷
所以在魏晉南北朝時豬肉并不會為貴族摒棄。晉代大士族王濟請司馬炎吃飯,有道菜就是“烝豚”,司馬炎覺得“異于常味”,吃美之后特意問了做法然后被震驚了。阮籍葬母,也是“蒸一肥豚”。包括王揚說的“三口一頭豬”,這個梗在電影里是烤乳豬,烤乳豬這道菜在南北朝時已經(jīng)很流行了,當(dāng)時叫“炙豚”,要烤得“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狀若凌雪”。
不過從東漢到魏晉再到五胡,胡民大量內(nèi)遷,所以羊肉日盛,到魏晉時已經(jīng)開始有壓過豬肉之勢,等到了北朝,羊肉便成了北方的代表食材,但沒有什么羊尊豬賤的說法。區(qū)分豬肉地位高下是宋代才開始流行的觀念(關(guān)于貴族不吃豬肉的謠言應(yīng)該也是來源于此處),此中原因,既有飲食慣性的因素,也有醫(yī)療文化觀念的建構(gòu),還有唐末至宋初具體的歷史背景,體量足夠一篇考證札記了,就不多說了。
Ps歷史謠言實在太多了,教大家一個簡單的辨別方法,如果一個論斷以“古代都是什么什么”開始的,那是謠言的概率就不小了。因為古代的概念太大了,不說某一種觀念思想,就是某一個物件,每百年興許都會經(jīng)歷幾種變化,把某一特定時間段的特定例子當(dāng)做泛用的定理,出問題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Pps太忙了,今天只有一章。其實勉強一點也能更第二章,但我的習(xí)慣更之前即時做調(diào)整,有時這種調(diào)整可能會延伸至幾章甚至幾十章之后,有時可能加注,為了保證質(zhì)量,還是先不更了吧。
王孝伯說但使常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可稱名士。
唉,最是難得半日閑,又不好飲,我果然做不了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