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獨步
徐伯珍強作鎮定道:“脫漏三句而已,有何稀奇?”
王揚哦了一聲:“那這么說來,《三統歷》引《畢命豐刑篇》言:‘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豐刑》。’而如今的《古文尚書》卻沒有這十六個字,想來又是沒有什么稀奇的脫漏嘍?”
徐伯珍頓時語塞。
臺下一個儒生突然激憤叫道:“說不定是《三統歷》引的《尚書》是假的!”
王揚揮扇而問:“你知道《三統歷》是誰寫的嗎?”
儒生不能答,另一位學者站起,語氣不善說道:“是西漢劉歆,那又如何?”
“劉歆與其父劉向共同校訂秘府藏書,所編藏書目錄《別錄》中明確記載有‘《尚書》五十八篇’,此方為真《古文尚書》!劉歆又力主立《古文尚書》為學官!劉歆為西漢大學者,難道他見的版本是錯的,反而在三百年之后,梅賾的版本才是對的?”
王揚說完看向沈驎士:“先生方才說‘晚出書不足據也’,那我請問先生,劉歆所見《尚書》,與梅賾所見《尚書》,到底何者為晚出?”
沈驎士張口結舌,不知出何言以對!
西面座中,又有一學士抗聲辯道:“王公子方才所舉皆漢時征引之例,漢承秦焚書之后,古書殘缺,如何可信?”
王揚笑了笑:
“漢在秦后,古書殘缺尚不可信,那么晉在秦漢之后,殘缺更甚,豈非更不可信?你說我舉的都是漢代的例子,好,那我便引先秦書為證。《墨子·尚同》載《古文尚書·大誓篇》曰:‘小人見奸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今本《古文尚書》則無此句。難道墨子見的《古文尚書》也不可信嗎?”
座中專攻《古文尚書》的一眾儒生,見王揚對答如流,毫無遲滯,盡皆失色!
柳憕更是如墜寒潭之中!
“今本《古文尚書》為偽,其證甚多!”
“其一、據《漢書·藝文志》及《楚元王傳》,漢時《古文尚書》比《今文尚書》多出十六篇,而今本《古文尚書》比《今文尚書》則多出二十五篇,此為篇數之異。”
“其二、漢本《古文尚書》存有篇目之名《汩作》、《九共》、《典寶》,而今本《古文尚書》無此諸篇,此為篇名之異。”
“其三、東漢學者馬融所舉《尚書·太誓篇》未收之先秦文獻所引《太誓》五則逸文,今本《古文尚書》皆據馬融之說收入,卻不及馬融所未舉者。如之前說過的《墨子·尚同》引‘小人見奸巧’十三字,此為內容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