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湖廣大地風云蕩(中)
一口氣封了百余名將軍,分別是:金吾前將軍吳國貴,金吾后將軍吳應麒,金吾左將軍胡國柱,金吾右將軍夏國相,親軍鐵騎左翼將軍高得捷,親軍鐵騎右翼將軍柯鐸,親軍左掖將軍王屏藩,親軍右掖將軍衛樸,親軍鐵騎前將軍線惟明,親軍鐵騎后將軍何繼祖,親軍鐵騎左將軍廖進忠,親軍鐵騎右將軍范齊韓,親軍驍騎前將軍馬寶,親軍驍騎后將軍杜輝,親軍驍騎左將軍高啟隆,親軍驍騎右將軍王會,親軍驃騎前將軍李如碧,親軍驃騎后將軍劉漢章,親軍驃騎左將軍張足法,親軍驃騎右將軍陶繼智,親軍水師左翼將軍周珍,親軍水師右翼將軍林興珠,親軍奮威將軍王緒、親軍仁威將軍王公良,親軍宣威將軍董重民,親軍振威將軍王弘勛,親軍建武將軍楊奉先,親軍昭武將軍巴養元,親軍奮武將軍張起龍,親軍勁武將軍汪文元,親軍義勝將軍吳有鮫;留守云南路總管定遠大將軍張國柱,總督將軍鄭蛟麟、定北將軍楊有祿,鶴麗將軍海潮龍,定海將軍謝厥扶等。
吳軍軍制分吳三桂直接掌管的親軍和地方部隊。親軍以金吾前后左右四將軍為首、次左右兩翼將軍,次左右兩掖將軍,次鐵騎前后左右將軍,次驍騎前后左右將軍,次驃騎前后左右將軍,次水師左右翼將軍,再次奮威、仁威、親威、建威、龍威、綏遠、懷遠、廣武、勇略等將軍;地方以各路總管為首加征朔、討朔、覆朔、滅朔、殄朔、破朔、剿朔、靖朔等大將軍職,以及各種雜號將軍。
平西王爺是個戀舊的人,武夫們只要對平西藩有功或者祖上對平西藩有功,不管什么出身、不管多大歲數,皆封將軍。
比如陶繼智是平西藩下年紀最大的將領,身經百戰,所部士卒號稱“精銳冠諸軍”。如今雖然老邁,仍被封為親軍驃騎右將軍。
再如巴養元,年紀不大也沒有太大的戰功,可他爹是平西藩遼東舊部巴克勇,當年曾為老吳家出生入死。平西王廣封將軍,自然不會忘記功臣之后,封其為“親軍昭武將軍”,隸屬吳應麒帳下。
次如王公良,原本只是遼東賣菜小販,后投入吳三桂帳下。打仗不行,卻極善于后勤保障,負責供應大軍糧秣,從未短缺,吳三桂覺得此人是個人材,授予其親軍仁威將軍。
又如謝厥扶,廣東胥戶出身,身份低賤得不能再低賤。聽聞廣西提督馬雄打算在廣西響應平西王復興明祚,率船民數百家投奔,并為吳三桂招降了尚可喜麾下廣東水師副將趙天元。吳三桂覺得此人功大,也不管什么出身貴賤,授其“定海將軍”、順德水師總兵官。
還有董重民,原為吳三桂貼身侍衛,戰場上救過平西王的命,封親軍宣威將軍;王緒,平西藩下子弟出身,作戰勇猛人還長得帥,“美豐姿,垂發委地。溫雅如書生,及疾呼搏戰,丈八蛇矛盤旋若飛,無不辟易”,封親軍奮威將軍;周珍,本是鄭成功舊部,封親軍水師左將軍;海潮龍,早年降吳的蒙古人,封鶴麗將軍
總之,平西王用人既重情重義,又不拘一格。封賞旨意一下,將軍們人人振奮,個個欲為平西王效死。
見軍心可用,吳三桂命諸部在貴州思州府平溪衛集結,以大將馬寶為先鋒,統兵十萬,東取湖廣。乾元二十五年(1668年)九月二十六日,準備就緒的吳軍沿水進取沅州。
隨著吳軍的軍事行動展開,先前的那篇討胡檄文也傳遍全國,“原鎮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師、興明討虜大將軍吳,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人等悉知:本鎮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勷義舉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寶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員,直搗燕山,長驅潞水,出銅駝于荊棘,奠玉灼于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湔彼臊氛”
吳三桂在檄文中打著大明的旗號,聲稱當年周、田二皇親和太監王奉抱崇禎帝三太子托附于自己,自己降清只是忍辱負重,如今時機成熟,要奉先皇三太子為主,復興明祚。又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師、興明討虜大將軍”,統兵三百六十萬云云。數量真假且不論,氣勢絕對是有的。真就吸引了不少渴望恢復明祚的漢人前來投奔。(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