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兩面作戰又如何
既然心里糾結無法乾綱獨斷,那便召集眾人商議,一人計短,眾人計長,蓮大可汗下令召集文武重臣商議應對夔東背盟之事。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既然明國背棄盟好,索性一舉滅之。奴才愿為先鋒”,老將塔爾渾大呼。將軍們是最喜歡打仗的,不打仗哪來的軍功可立?衛軍兵威正盛,此語搏得武將們的一片贊同。
“臣以為事有輕重緩急,如今我軍已四面包圍陜西,偽清覆滅在即,不可招惹新的敵人,以免干擾大局。陛下不如遣使去夔東指責明國背盟,責令明國不得借路于外省清軍。待攻取陜西后再滅明不遲”,大學士博貝建議。
“臣贊同博貝閣老的意見,先清后明、各個擊敗方是上策”,戶部尚書胡璉器亦贊同博貝的意見。
此二人是大可汗的心腹謀臣,有他倆領頭,文臣們大多贊同暫不進攻夔東。蘇勒坦見狀沉默不語。
“兒以為應該出兵夔東,理由有三:明國小朝廷借著我軍與清軍交戰之機,不斷地擴充實力,若放任不管,遲早必成心腹之患,應趁其羽翼未豐之時剪除,此其一;我軍進入湖廣、四川后,明國小朝廷已直面我軍兵鋒,可仍借道于清國,其擔憂唇亡齒寒的心態十分明顯。縱使我朝遣使指責,其依然會借道于清。不封鎖住夔東通往陜西的道路,陜西清軍便會源源不斷地得到外省增援,勢必影響我朝滅清大計,此其二;父汗在直隸重創偽帝的大軍并攻取太原后,陜西清軍實力大衰,我朝在北方已占據絕對優勢,完全有能力開辟第二戰場。兵強馬壯又何懼兩面作戰?此其三”,齊王麥拉斯忽然說道。
聽到從兒子口中說出的“兵強馬壯又何懼兩面作戰?”之句,蓮大可汗不由得龍顏大悅。好小子!好氣魄!真有為父當年之勇!不過,他還想問問其他諸王的意見,笑瞇瞇地瞅著遼王蘇穆爾、晉王爾嘎朗、趙王畢力根達來、土城郡王納噶特說道:“諸王皆談談看法,大膽地講,言者無罪”。
“齊王端的好氣慨,不過若求穩,還是先北后南,待滅清后再與夔東交惡為好。我以為眼下還是應該遣使去夔東,一則向明國施加壓力、要他們不得再借道于清;二則安撫明國,避免兩面作戰”,遼王蘇穆爾畢竟年長,考慮問題以穩為主,不愿開辟新的戰場。
“齊王所言甚是,無論我們派不派使者去夔東,明國都不會改變借道于清的態度,不奪取夔東,就不能切斷陜西清軍與外界的聯系。此戰,不得不打”,土城郡王納噶特與麥拉斯交好,不支持父親反支持齊王。
蘇勒坦饒有興致地瞅了納噶特一眼,又望向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你們覺得呢?”
“兒覺得叔王所言有理,陜西清軍已是釜中之魚,宜先將這條魚煮熟吃掉再去捉下一條魚”,晉王爾嘎朗支持遼王蘇穆爾和文官們的看法。
蘇勒坦暗自琢磨:小四子在軍中的勢力不如皇太子和齊王,不過生性儒雅,極得文臣們的好感,他此時反對與明國開戰是否有拉攏遼王和文臣的目的?瞥了四兒子一眼,卻見爾嘎朗的眼神清徹如水,瞧不出一點陰謀的味道。不由暗自好笑,小四子本性純良,哪來那么深的城府?是朕當皇帝久了,總喜歡把人心往壞里琢磨。呵呵一笑又問趙王畢力根達來:“你也說說,莫要像個木樁似的立在那兒”。
畢力根達來用手撓頭,傻呼呼言道:“兒覺得出兵和不出兵攻明皆有道理。父汗是知道的,兒只擅長沖鋒陷陣,不擅長謀略。愿聽您調遣,您說打,兒便奮勇殺向夔東,您說不打,兒便先去陜西溜馬”。
“你呀,就是個莽張飛,遇事怕動腦子。這樣可不成。為王者,文韜武略,都須懂些方好。我兒長相英俊,宜做白面趙云,不宜做黑臉張飛,哈哈哈~”說到“黑臉張飛”時,蘇勒坦哈哈大笑。眾文武跟著大笑,大帳內的氣氛瞬間變得輕快起來。
“朕意已決,遣使去夔東。嗯,朕聽說不久前歸順我朝的清內秘書院大學士傅以漸、翰林院掌院學士陳廷敬頗有些口才,便差他倆去”,此言一出,在場之人皆以為大可汗不愿意兩面作戰,傾向于遣使和談。
孰料這句出口后,大可汗忽然話鋒一轉,“不過,不是讓他倆與明國和談,而是勸降。告訴明國的監國韓王和那位江陵王,若肯降我大衛,朕依然封他們王爵。否則,大軍所至,立為齏粉!”
什么!斯言一出,眾人嘩然,大汗竟然要兩面作戰!
仿佛是察覺出一些大臣的擔憂,蘇勒坦哈哈大笑,“齊王說得沒錯,如今我朝在北方已占據絕對優勢,既然兵強馬壯,又何懼兩面作戰?傳令西日莫,停止向川北進攻,轉向東進,奪取夔州;傳令秦王,率軍從武昌南下奪取巴陵,得手后再往東攻取岳州、施州衛;傳令胡茂禎率軍由襄陽南下奪取荊州”。提及湖廣提督胡茂禎的名字時,大可汗停頓了一下,緩緩說道:“胡茂禎麾下人馬不多,守衛襄陽還行,奪取荊州恐怕力量不足。須再遣一將南下襄陽,指揮滅明之戰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