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登高一呼王者現(下)
第752章登高一呼王者現(下)
錦江伯曹勛拄著根拐杖,顫顫巍巍地來到郝成裔的侯府,長期領軍作戰,摧毀了他的健康,甲之年已經步履維艱,不過一雙眼睛卻仍然熠熠生輝。黎州漢源曹氏本出自安徽歙縣,洪武十八年(1385年)老祖宗曹觀遠由安徽歙縣巖鎮調黎州(今漢源)后,遂居于漢源。有明一朝,曹家出了十二位將軍,第十二位正是這位錦江伯曹勛。虎老雄風在,無人敢小覷,郝成裔雖然背地里一口一個“曹老兒”,見了面卻不敢有絲毫不敬,恭敬地以晚輩之禮待之。
“威寧侯找老夫何事?”曹勛瞇起眼睛,精光四射。
郝成裔心下一凜,笑著說道:“慶符王殿下從成都來了,想見您”。說完這句,便專心觀察老人家的反應。
曹勛卻猶如未察覺慶符王離開成都有何不妥般云淡風輕,“老夫與殿下已有許久未見,著實思念得緊呢”。
“漢源曹氏世代明臣,錦江伯見慶符王不尷尬嗎?”陳建笑嘻嘻地開起玩笑。卻字字誅心,汝漢源曹氏從老祖宗景川侯曹觀遠起,便世代當大明的將軍,理當為大明盡忠,可您卻坐視兒子曹昌祚降清而不顧,有何臉面見大明的藩王呢?這話實際是一種試探,想試試這老兒愿不愿意跟他倆一起擁立慶符王割據一方,不,復興大明。
“身逢亂世,很多事身不由己,威寧侯、廣平伯想必能理解老夫的心情”,曹勛絲毫不惱,微笑著聊起世事無常,卻噎得郝成裔、陳建說不出話來。我老曹家對不起大明不假,可你倆一個是大明的侯爵,一個是大明的伯爵,不照樣也降了清,五十步笑百步,有什么資格嘲諷老夫?“想必能理解老夫的心情”!
二人面上一紅,幸虧臉黑,不然便臊成猴屁股。郝成裔暗罵了句“老狐貍”,心頭著惱,梟雄之氣頓生,直截了當地說道:“吾等本是明臣,降清不過是權宜之計。今清衛兩軍在四川交戰,正是復興大明之良機。奈何永歷天子棄國南狩,吾等欲扶立慶符王監國,不知您意下如何?”說完,便用一雙小眼睛惡狠狠地盯著老頭兒。
曹勛樂了,這娃娃還是嫩了點,他一挑頭,便成了主謀,自己不過是被逼起事,事成則罷,事敗也能保住全族性命。雖然漢源曹氏世代明臣,可作為曹氏家主,他一直是將家族利益置于大明利益之上的,兒子曹昌祚降清時,他沒有反對,便是見滿清勢大,不愿讓整個曹家為大明朝陪葬。如今衛軍進入四川,復興大明似乎又有了希望,可也僅是有希望而已,一旦事敗,如果不為家族留好退路,必然萬劫不復。見對方已經攤牌,老人家知道必須答應,不答應即刻便有性命之憂,慨然笑道:“您也說了,吾漢源曹氏世代明臣,怎敢不與諸公共進退?”
見老人家允了,郝成裔、陳建大喜,立即請出慶符王朱宣,大禮相見,并商議監國一事。朱宣被郝成裔拘于營中,本以為必死無疑,不料絕處逢生,不但不用死,反而被眾人擁立監國,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雖然心中驚濤駭浪,但這位藩王卻是個有城府的,面上依然波瀾不驚,端坐著受了眾人大禮,立封郝成裔為威寧公、曹勛為錦江侯、陳建為廣平侯,秦有功為錦衣衛指揮使。給眾人加官升爵,一則可以振奮人心,二則也將眾人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再想下車便難矣!
“殿下還是如當年般饒毅果決,難道天不亡大明,明祚真的要復興嗎?”曹勛見狀,原本平靜的心也激動起來。
“孤本落魄之人,為諸公所擁才有今日,他年大明若能復興,必不敢忘諸公之德!”朱宣向在座眾人深施一禮、表示感激,然后謙虛地求教:“眼下國勢蜩螗,下一步該如何行事,還請諸公指教”。說是請諸公指教,一雙龍目卻靜靜地注視著曹勛。曹勛之子曹昌祚現為成都總兵,擁兵五千,是四川的實力派人物,若能拉攏曹昌祚為己方所用,起事成功的概率便大增。
在座之人屬自己與大明朝淵源最深,感覺到監國慶符王熱辣辣的目光,曹勛知道不能猶豫,昴聲說道:“臣之子現駐守成都,愿修書招他反正歸明”。
“好!有錦江伯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朱宣大喜。
“殿下,眉州參將劉耀、彭山游擊楊有才、丹棱游擊陳安國、青神游擊趙友鄢都曾是明臣,在明時官拜總兵,降清后僅為參將、游擊,心中時常憤恚,您若下旨重新敕封彼等為總兵,彼等必定獻眉州于您”,郝成裔一直覬覦眉州之地,與劉耀、楊有才、陳安國、趙友鄢四人來往密切,熟知其情。
“威寧侯此言大善,孤立即修書至眉州招此四將”,朱宣知道郝成裔野心很大,可眼下正值用人之際,唯有先忍著,大大地夸了他一番,贊之為國之柱石,直把這位威寧公夸得如飲醇酒飄飄然。
“殿下,吾大明忠臣義士隱于山林者極多,聽聞驍騎營都督楊國明、總兵武國用,武義將軍杜學領軍千余不肯降清,目下正在資陽、仁壽、榮縣一帶游蕩,何不招來為您所用?”陳建亦提了個好建議。
“好啊!廣平侯曾任過陛下(指永歷帝)的護衛都督,與楊、武、杜諸將想必熟識,招徠三將之事,孤便托付于廣平侯。告訴三將,速速來邛州商議復明大計,孤不吝侯伯之封”,朱宣笑瞇瞇地全權委托給陳建,以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