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登帝位昭告天下(上)
第234章登帝位昭告天下(上)
公元1644年,農歷甲申年、藏歷木猴年元月初八日是欽天監測算的好日子。據欽天監的監正李天經、監副金尼閣測算,這一日,斗柄回寅、天維建元,日子好得不得了,適合登基。蘇勒坦也覺得這日子好,倒不是能掐會算,而是因為他喜歡“八”這個數字,元月初八,意味著“要發”,好兆頭!
蘇勒坦麾下官員中,欽天監的官員年紀偏大。監正李天經,今年六十四歲,曾經主管崇禎朝的歷局,是有名的天主教徒、數學家、天文歷法家,前些年剛剛退仕在家。之所以千里迢迢跑到漠西做官,是受他的教友金尼閣影響。金尼閣,字四表,漢化極深,卻并非漢人,而是一名法籍耶穌會士。因為都信仰天主教,又一起編過《崇禎歷書》,兩人交情甚厚。
《崇禎歷書》是一部由徐光啟、李之藻、李天經、湯若望等人編篡的較全面介紹歐洲天文學知識的著作,包括46種,137卷,前面部分關于歷法,后面部分關于天文學。書中引進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明確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計算方法上,介紹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學,在坐標系方面介紹了黃道坐標系,可謂科學巨著。可惜編成十年,因為守舊派的干擾與戰亂橫行,一直得不到頒行。
失望之下,金尼閣游山玩水來到漠西,被人引見給蘇勒坦。蘇勒坦視其為珍寶,立授欽天監副,并下令在全國推廣《崇禎歷書》。他遂推薦好友李天經來漠西為官。李天經年事已高,本不愿背井離鄉,然一則拗不過好友情面,二則《崇禎歷書》凝聚著他半生的心血,聽說蘇勒坦汗要在輝特全境推廣《崇禎歷書》,也想來看看,遂來到漠西。
一聽他老人家來了,蘇勒坦立授其欽天監正一職,負責天文歷法和其他科學領域知識的研究和推廣。隔三岔五地,大可汗還對其噓寒問暖。士為知己者死,老人家于是死心塌地為大可汗效勞。甲申年元月初八吉日便是由他領頭推算出來的。
蘇勒坦命重臣巴圖和坦為首,鐵鉬爾、劉好古為輔,奉命籌備稱帝建國事。他特地交待三位老臣,我蒙古以前的禮儀過于簡單,而漢人的禮儀又過于繁瑣,卿等仔細商量,研究出一套不簡不繁、彰顯威儀、蒙漢交融的登基典禮來。
這可難壞了三位重臣,好在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徹夜研究,終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善了登基大典。
很多事看著容易,其實卻極繁瑣,比如排練禮儀等。僅僅一個刻制寶璽,就夠忙的了。劉好古告訴大可汗,大明朝法定寶璽二十四枚,大可汗一聽憋足了勁狂吼,“朕也要刻二十四枚,絕不能比明國的皇帝少!”于是便狠狠地刻,“制誥之寶”、“敕命之寶”等,刻了一大堆。按漢人的規矩,還得去宗廟祭告祖先。布達拉宮的宗廟設在紅宮西大殿。大可汗認真祭拜祖先后,便去了紅宮的內守府,默默地等待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
不管是否激動,該來的遲早都會來!蘇勒坦徹夜未眠,等待著元月初八的曙光。
“大汗,吉時已到,請去圜丘祭告長生天”,巴圖和坦恭敬稟告。祭告上天,不管是蒙古族還是漢族的君主登基,都是必須的,君權天授,豈能不祭告?
終于來了!
蘇勒坦猛地站起,快步朝外走去,皇袍有些長,差點被袍腳絆倒。他定了定神,緩緩走出。
“臣等恭迎陛下!”殿門外,巴圖和坦領著大臣們跪了一地。
“平身吧,卿等隨朕一起沐浴朝陽”,大可汗甜蜜地一笑,在禮官的引導下,帶著眾臣緩緩走向圜丘。
御道兩旁立著禮官、歌手和士兵,唱起了蒙古族的贊歌:
偉大的陛下,尊貴的主人,
歡迎來見騰格里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