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內外矛盾
僅僅張松所在的張家,在成都平原上就有上千公頃的土地,族中更有數百織工,日以繼夜的為張家編織蜀錦,就連益州官方運營蜀錦的錦宮城,都有張家的影響力在內。
楊家在犍為也是一般模樣,掌握了大量的冶鐵工坊和鐵礦,而且還養著一支精銳部曲,堪稱一等一的豪強,而且犍為楊家和天下季姓弘農楊氏有著不小的淵源,是可考據的分支族裔。
秦家雖然不如張家那般有錢,也不如楊家那樣有兵,但秦家卻是貨真價實的筆桿子,是經學世家,在蜀中的地位還在張家、楊家之上。
秦宓本人是蜀中大儒,以博學善辯著稱,曾與東吳使臣張溫展開著名的“天辯”——論“天有頭、耳、足”等玄學問題,令張溫嘆服。
秦家這一代有秦安、秦宓兄弟兩人。其中秦安出仕劉璋,現任廣漢郡郡丞,而秦宓則推辭不仕,隱居讀書。
張、楊、秦三家的底色就能看出,他們是代表蜀中三蜀集團利益的,與代表了巴郡利益的趙韙并不是同路人。
且不說趙韙得勢之后,會如何壓榨他們這些三蜀豪門,光是趙韙在廣漢和蜀郡里的一路燒殺劫掠就已經喪失了他們僅有的一點好感。
因此,張松縱然與東州派針鋒相對,但在面對趙韙這個共同敵人的時候,卻還是以大局為重,主動出面擔責,肯定了黃權計策的可行性。
面對張松的擔責,吳懿心中有愧。
別看吳懿、吳班兄弟倆嘴上叫的兇,可實際上這兄弟倆和許靖一樣,是東州派里的鴿派,雖然同張松等本土派在政事上針鋒相對,可私底下卻并不結怨。
說白了,主要也是吳懿、吳班兄弟倆沒有野心,他們作為劉璋的外戚,如今的地位實際上已經到達的頂點了,再高可就要引起表弟的懷疑了。與其那樣,不如保住如今的富貴即可。
因此,吳懿適時開口贊同道:“永年此言可謂是鞭辟入里,主公可善察之。”
眼看著兩大派系的首腦人物都點頭了,劉璋本來也覺得黃權這計策甚好,于是下了決斷:“既然諸君都如此看,那此事就這么定了,傳令黃權棄守雒城,也不必在新都逗留了,索性直接撤回成都。”
“喏。”
眾人齊聲應諾。
隨后,王商開口補充了一句:“明公,可提醒黃功曹,此番退軍,切勿著急,以保全實力為重。”
劉璋點點頭,知道王商這是擔心前線急于撤軍,反而引起混亂,為趙韙所乘:“就依王卿之意。”
最后,劉璋又朝著吳懿、張任道:“辛苦二卿多加巡視,查遺補缺,城防若有所缺,不論人力、物力,可立時稟明別駕,領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