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九州S1概念車
飯菜上桌,大家一邊聊一邊吃,氣氛也還不錯。
船夫哥一臉的憂心忡忡:“你們感覺,會不會有不少企業因為國家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和特斯拉公開專利疊加因素之后,進入市場來洗牌?我個人是覺得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這兩年的商用車市場都什么玩意兒!”
這番話引的陳平江側目,稍有意外的打量幾眼王傳福。
果然,能冒出頭的人沒幾個簡單的。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相當之大,09年開始以25個大中城市為主體,搞了個“十城千輛”工程,主要的領域都集中在公共領域,比如公交、公務、市政、郵局等領域,所以,似乎對于很多廠商的影響并沒有那么大。
但是從2013年開始,就不一樣了。經過三年的推廣,國家決定從2013年開始,補貼范圍從試點城市走向全國,推廣范圍由公共領域面向私人領域。
補貼政策猶如一針強心劑,在2013年商用車的銷量即突破一萬輛。
也正因為如此,去年開始成立了一批新能源車企,要技術沒技術,要工藝沒工藝,只是為了騙補。
很多“老頭樂”的汽車也是這兩年大量涌入市場的,原因當然也是為了補貼。
而這些車企騙的也越來越瘋狂,隨著補貼幅度開始慢慢減小,很多制造商為了拿到最后的船票,制造了大量虛假訂單。
6-8米純電動客車,正是專家公認的騙補“重災區”。達到規定的技術標準后,不少地區還能享受與中央按1∶1發放的地方補貼。造出一輛新能源客車,就能獲得60萬左右的補貼。而實際上,一輛6-8米的電動客車,成本不超過50萬,也就是說,補貼就已經超過了成本了。
正基于此,車企蜂擁而至,在其中大發橫財。最出名的是宇通,拿到68億補貼,比自己凈利潤還多了33億。造的公交車電池不行,跑不遠,導致司機一天3輛車換著開。
王傳福的哥哥王傳方性子比較直,喝了兩杯酒后,話匣子也打開了,頗為憤憤的道:“我們這種正兒八經造車的企業拿到的補貼還不如那些騙子企業,有時候氣都不打一處來。騙補的方式讓你想不到,一種是整車企業全資或參股汽車租賃公司,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拿到國家和地方的補貼;另一種方式則由汽車租賃運營公司主導,采購整車的同時,與電池企業合作,通過‘多采購整車,少采購電池’,從中牟取補貼。”
王傳福的性格比較謹慎,連忙對哥哥使了個眼色:“哥,少喝點。”
陳平江見狀笑了出聲,“這里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不能說的,這件事情我們身為業內人,有時候不能說,說了也是得罪人,但可以讓人曝光下。”
陳平江對這種騙補的行為也瞧不上。
但不管怎么說,多年補貼,換來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國內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的確是在發力,但在高端車型上的確不如特斯拉。
殷云翔笑著說:“倒是有一件趣事和大家分享下,我在汽車圈呆的時間長認識的人也多。最近一段時間不少以前的老同事幾乎同時受到了多家獵頭公司的圍剿。這些人不光就一汽的有上汽的,還有廣汽等。后來我利用關系了解了一番,其中有樂視那位賈老板,據說還有兩位搞互聯網的。現在這些搞互聯網的都在逐步進入造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