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自己航天公司如何起步?
回到酒店后,陳平江靠在床頭吸煙的時候陷入了沉思,想起了剛才飯局上領導離去前說的一番話。
“商業航天產業,大頭肯定是商業產業?!?br/>
“要是還讓航天局來砸大量資源,那航天局干嘛讓你們干?交給國資系就完了?!?br/>
“就是因為各國的航天局來組織,完成列目標、撥經費、找供應商,生產,組裝,發射,這種傳統航天的模式,弊端很多。再有spacex的例子在前,國家才想走點新路子?!?br/>
“每年就那點經費,科研都有限,全產業鏈靠這點錢,早餓死了。其次,產量很有限,沒法完成產品迭代與更多的測試,沒有量產,成本高的離譜。希望小陳你為我們航天人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領導的這番話給陳平江不小的震動。
星辰大海的時代,只靠政府主導的傳統航天,在很多維度上肯定是競爭不過民企商業化的航天的。但是傳統航天對于前沿的探索,一定是做的更好的,因為短期回報低,民企不愿意做。
陳平江有錢也有抱負,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只是……
眼下文件是下來了,但也僅僅是開了條口子,除此之外什么扶持也沒有。
就像是領導說的,資金、訂單、技術、人員想都不要想。
國情不同,陳平江和馬部長要走的路也自然不同。
NASA這些年勢弱,正好遇到spacex崛起,將訂單丟給spacex是剛好而已。
但國內航天相當拿的出手,去年年中神州十號成功發射,獨屬于中國人的空間站近在眼前。
陳平江沒打算去搞什么貨運飛船,那也得有貨給他送才行。
“主要還是研究如何降低航天發射成本,例如可回收火箭、小型衛星等,做好國家隊的輔助工作,用以拓展國內航天領域的研究方向。國產版的星鏈也是應有只有之意。”
“等到發展起來了,再去接點航天任務和研究任務?!?br/>
說到底航天這個市場還是太小了,從國家層面來看,需求也不迫切,根本不值得大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