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就是李清照寫的《金石錄后序》
讀研期間,他繼續完成《金文編》,這書也成為他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一畢業,《金文編》就在羅振玉的贊助下成功出版。
一出版,就讓他揚名學界。
當年,能夠出版專著的學者,鳳毛麟角,別說20年代,就算是七八十年代,有代表作的學者也極少。
容庚畢業,順利留校在北大執教,第二年被聘請為燕大的襄教授(助理教授),后擢升為教授,主講文字學,又開設了金石學、甲骨學、考古文字學、簡體字等課程。
這就是容庚執教生涯的開始。
后來,抗戰爆發,燕大保持中立并沒有南遷,結果,太平洋戰爭爆發,41年日方關停燕大。
42年的時候燕大在成都復校,因為各種原因,容庚去了偽北大執教,成為宿白先生的老師。
這段經歷,可以說是他人生一大黑點,抗戰勝利,北大代理校長傅斯年直接就清退當時的偽北大教員,也包括容庚。
他想要抗爭,卻不成功。
當時,容庚還直接在《北平日報》上發表的《與BJ大學代理校長傅斯年先生一封公開信》上就無奈地表明:「我有子女,待教于人,人有子女,亦待教于我,出而任教,余之責也。策日寇之必敗,鼓勵學生以最后之勝利屬于我者,余之責也。」
其實,公開信很長。
他的理由也不止上面這些。
他說,燕大在成都復校,已經很多名同事過去,八妹容媛也過去,他留在北平是有原因的。
第一、他覺得日寇必敗,無勞跋涉。
第二、他認為自己喜歡整理卻缺乏想象,沒有書本沒法寫作。
第三、他覺得自己二十年來搜集之書籍彝器,世所希有,未忍舍棄。
第四、他認為自己素性倔強,可以證明自己的堅白(形容志節堅貞,不可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