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今晚有約
此外,蘇亦還聽到一個關于夏鼐先生的故事。
夏鼐先生也是陰差陽錯做了考古,他當年考取了去英國留學的名額,名額只有一個但只能學考古,他就給梅貽琦寫信說:我能不能明年去,我不想學考古。當時他的興趣在中外關系史,結果人家回復他明年去也可以,但今年的考試作廢,明年重新考。
夏鼐后來在日記里寫:考試就像打牌一樣,這次抓了一手好牌,你能保證下一把還是好牌嗎?所以還是學考古去吧。
有時候,翻翻夏鼐日記,看看大佬的日常,也挺有趣的。
就在蘇亦意外,故事快要告一段落的時候,高銘的話并沒有停下來。
“這樣一來,同學們就不干了,都開始跟系里面反應,鬧的還挺兇的。當時,翦先生是系主任還挺重視這事的。所以專門召開座談會?!?br/>
“當時,翦先生親自出面跟同學們對話,告訴大家,考古專業初創,我們是第一班學生,以前沒有這個專業,也沒有這些課程,所以北大只能邀請各個單位的專家過來上課,人家能來已經很給面子了,因為這些專家都不是一般人,讓我們用心學習。”
“實際上,這些專家學者都是翦先生親自去邀請的,大家是給翦先生的面子,不然,這些先生完全可以不來北大。所以,同學們也表示了解,都知道我們這一班背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因為全國只有我們這一班學考古,就是為了給新中國考古是失業發展培養考古人員的?!?br/>
“三年級結束的時候,我們就被安排到陜西半坡遺址實習,這個過程,就不跟你們講了吧?!?br/>
“別啊,高老師,聽得正精彩呢。你可不能不講?!痹S婉韻說。
馬世昌也說,“聽著高老師給我們講咱們北大考古專業的歷史,了解咱們考古專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現在挺有意思的?!?br/>
蘇亦忍不住說,“高老師,我想把你的故事給記錄下來,以后有機會的話,可以整理成文章,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史料,對往后咱們考古專業的學生學習考古學史以及考古學術史,應該挺有幫助的,你看行嗎?”
他這一出來,高銘先生有些詫異,一時半會沒說話。
俞先生卻說,“你小子這是打算給高老師寫傳記呢?”
蘇亦解釋,“也不是,就是覺得高老師的故事挺傳奇的,值得讓我們這些后輩知道,不過現在條件不成熟,我只是一個建議,不知道高老師意下如何?”
最終高銘先生搖頭,“現在不合適,大環境不明朗,留著這些東西,容易出問題?!?br/>
蘇亦恍然,點了點頭,“是我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