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古代建筑
李仰松先生不在意,“沒事,你以后要經常過來聽我的話,你會慢慢了解的,說不定就會愛上民族考古。甚至廣義來講,你們在廣東做的百越考古也屬于民族考古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忙著拒絕。就算你未來研究佛教考古,肯定也會涉及到雪區以及西域地區的民族考古。這個方面咱們都可以交流一下的。”
顯然,李先生也想招研究生了。
現在既然沒有研究生招生資格,拿著別人的研究生來練手,過一下導師的癮,應該也是不錯的。
對于這個提議,蘇亦當然不會拒絕。
于是,蘇亦跟李仰松學習民族考古的事情似乎就這么敲定了。
兩人走在文史樓樓梯上,這不動聲色的交談的模樣,像極了情報頭子在交易。
蘇亦確實不抗拒跟李先生在學術上的交流,前世要有這樣的機會,蘇亦說不定要幸福的休克過去了。
因為跟李仰松先生有了這樣一個不算約定的約定。
蘇亦下課以后到圖書館,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借閱他的相關論文,如《云南省佤族制陶概況》,《考古通訊》1958年2期;《佤族的葬俗對研究我國遠古人類葬俗的一些啟發》,《考古》1961年7期。
此外,還有宋兆麟:《云南永寧納西族的葬俗-兼談對仰韶文化葬俗的看法》,《考古》1964年4期;《云南永寧納西族的住俗—兼談仰韶文化大房子的用途》,《考古》1964年8期。
甚至還有一些汪寧生的相關論文。
在五六十年代,相關的民族考古論文并不算多。
可以看的,也很少。
一個下午的時間,蘇亦就能把這些東西給翻完。
前世,蘇亦曾經看過李仰松先生參與編寫的《佤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也看過他自己編寫的《20世紀50年代西盟佤族社會歷史調查》。
這些書是了解云南佤族最為重要的資料。
甚至,翻看這些論文以后,蘇亦也去借閱林耀華先生的相關著作。
雖然在圖書館泡了一整天,但蘇亦也沒有萌生要寫相關論文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