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古人類化石不是骷髏頭
“對頭!”
這一刻,在蘇亦的眼中,這位呂教授就有些像傳銷頭子了。
然而,蘇亦在呂遵鍔的眼中卻是個寶貝疙瘩,他望向蘇亦,“既然你都清楚這些古化石的種類,那就跟同學們分享一下吧,說說它們的故事,它是符合被發現的以及如何能夠快速它辨認出它們來。”
“56年8月,廣西柳城的農民覃秀懷在愣寨山一座溶洞中偶然發現了一塊與形狀與人類下頜骨非常相似,但是個體卻大得多的動物骨骼化石。恰巧,當時,裴文中教授就是在廣西考察,立即就引起他的高度重視。裴教授,立即率領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華南調查隊前往調查。”
“作為第一個北京猿人完整頭蓋骨化石的發現者,裴老對古猿古人類的化石有這天然敏銳的嗅覺,一把整塊下頜骨掂在手中,就感覺到其中沉甸甸的重量。于是,讓覃秀懷帶路,考察隊再次進入那座溶洞。當時,賈蘭坡教授也在其中,有了兩位教授帶隊,很快,就有了大發現,在眾多的古動物化石當中,考察隊又找到了另外兩枚相同的下頜骨化石。”
“根據推測,這三枚與人相似的下頜骨化石來自于六十萬年前的一種古猿,這是一種介于人和猿之間的一種高級靈長類動物,其身高超過兩米,科學界稱之為‘巨猿’,對于研究我國的古人類起源擁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說到這里,蘇亦總結,“呂教授能夠把柳城巨猿放在這里,想必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種橫向類比,在論文中多有引用,但在展覽中卻很少。南方古猿,柳城巨猿,再加上,南猿阿法種,非洲種,國內外的古猿與古人類化石的發現成果類比,更能直觀的反應出來人類起源的問題,就是這種工作需要查閱大料的資料,普通人很難完成,甚至,如果不具有人類學學科背景,很難完成這樣的策展。”
言下之意,就是這活不是普通的老師能干的。
甚至有種考古人的驕傲。
蘇亦生怕臺下的學生不太了解這些東西,繼續說道,“一般來說,學界把南方古猿稱為人類的祖先,然而,在南方古猿之前,是有森林古猿以及臘瑪古猿兩種古猿,而,臘瑪古猿也被稱為森林古猿一個分支,所以,蘇亦才在素描作品中,把臘瑪古猿與人類口腔的比較圖畫出來,其中,還加入猿(黑猩猩)三者的口腔比較圖,這種比較非常直觀,在一般的陳列展覽不可能看見的類比,應該屬于首創了。”
這種類比,在后世的展覽中,司空見慣,然而,在七十年代末,卻填補國內空白。
說完柳城巨猿。
繼續說建始人。
什么是建始人?
按照人類學的命名規則,建始肯定是一個地方,這點毋容置疑。
“建始人”指的是距今200萬至250萬的人種。發現建始人化石的遺址位于恩施自治州建始縣高坪鎮麻札坪村一小山坡的山洞中,因當地農民在此洞及附近發掘出許多巨猿齒化石,此洞被稱為“巨猿洞”。距今200萬至250萬年“建始人”化石,比非洲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還早幾十萬年,對人類起源于非洲學說是一個大的挑戰,人類有一個從南方到中原再到北方的遷移過程。“建始人”研究課題組組長、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鄭紹華與邱占祥、陳鐵梅等專家,對近幾年在建始發現的三枚人類牙齒化石作出了科學鑒定認為:“建始人”屬人類的早期成員,在建始巨猿洞遺址文化層內發現的部分骨制器有人工打擊痕跡。據此,專家們認為,遠古“建始人”的生活時代距今約為200萬至250萬年。
那么元謀人呢?
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雕塑:Homoerectusyuanmouensis,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