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一點小改變
“我在任期間,清點田畝、開墾荒地、修整吏治,使逃戶歸鄉(xiāng)耕種,按時繳納的租庸比前一年多了三成……”
“你看看這個。”顏真卿遞過了一撂厚厚的公文,“你的功績是不假,可你離任后不到一年,那些田畝與民戶還在嗎?”
崔祐甫接過,仔細翻閱,發(fā)現(xiàn)自己在任時繳納的賦稅數(shù)字頗為突出,是前后數(shù)年都沒有過的。再看田畝,亦是如此。
看起來,就像是繼任他成為壽安縣尉的是個庸才,不到一年,就把原來回歸鄉(xiāng)里的農(nóng)夫逼走了。
再往下翻,壽安縣在冊的耕田數(shù)量在開元七年達到最高,之后就在逐年下降,到了天寶五載,就已然比高宗年間還要少了,而上繳的租庸調卻還在增加。而他在任時帶來的增長,對比開元年間,只算九牛一毛。
“你當年的功績,是高門大戶給你送的禮。但改變不了那些百姓的命運,你走沒兩年,他們又全都拿回去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br/>
顏真卿說著,也想到了自己任長安縣尉那些年,緩緩道:“徐徐漸進雖好,但也容易被蒙蔽,被陽奉陰違,大唐開國已久,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非大刀闊斧則不能示朝廷之堅決?!?br/>
崔祐甫道:“大唐并未到需要大刀闊斧的地步?!?br/>
“我們要的不是維護安穩(wěn),而是中興,是治理出一個更加輝煌的盛世。”
崔祐甫不知所言,看著顏真卿,覺得他被天子影響得愈發(fā)深了,說話的方式也愈發(fā)像了。
而他也大概知道了他們的野心。
諸如修改唐律使主家三年才能買賣奴隸這樣的方法太慢了,他們想把奴隸制廢除了,讓逃戶無處藏身,讓高門大戶不能借此來隱匿田地與人口,這還只是他們要做的第一步。
~~
這年秋天,朝廷又為增加參加科舉的人數(shù),多加了一道童試。
規(guī)定只要通過童試,就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不論年齡大小都可應試,童試又分為三場,第一場縣試。
相比于以往選拔鄉(xiāng)貢最大的不同是,朝廷為了鼓勵貧寒子弟科舉入仕,特意下詔,縣試成績優(yōu)異者可進入縣學讀書,有號舍可住,按月發(fā)給糧食。
新政策剛開始施行,頗多人都在觀望。而原本參加科舉的讀書人不是國子監(jiān)就是鄉(xiāng)貢,早已有了科舉的資格,因此,參加童試的大多都是一些才學平平,對仕途并未抱有期望之人。
開試當天,硯方非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