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一點小改變
“是前陣子圣人教的,稱為‘八段錦’,說是有疏通帶沖二脈、治腰頸勞疾之效。”顏真卿收了動作,緩緩道:“我原本不信,心想圣人不過多大年歲,安知養身之法?可練了以后,發現竟真有奇效。”
說罷,他自嘲著笑著,若有深意地感慨道:“許多事亦如此,我仗著年歲大,總說年輕人做得不對。實則,凡事得做了才知道,你說是嗎?”
話題也就隨之進入正題了,崔祐甫沉吟道:“我聽聞杜五郎做了一件很荒謬的事。”
“哦?”
“杜五郎從壽安崔家帶走了一個奴隸,稱要讓他考科舉。世間賤隸多是飯都吃不飽,能識字者不及萬分之一,此事毫無意義,反使今年的鄉試成為笑柄。”
顏真卿道:“正因為荒謬,才可打破世人對科舉的‘既定印象’,讓那些對朝廷失望、覺得懷才不遇的寒門、庶族子弟們重拾信心。”
崔祐甫道:“我怕這只會讓真正有才學之人恥于與賤隸為伍、恥于科舉啊。”
“如此更好,朝廷只要唯才是舉,考校出的豈非都是心系貧苦百姓之人。”
“顏公啊。”崔祐甫無奈道:“此事說得再官冕堂皇,說白了,還不是圣人的一己好惡。”
“你是這般以為的?”
“圣人年少時的經歷如此。”崔祐甫道:“他曾藏匿保身于奴籍,對賤隸有好感;他以科舉晉身,故而想要人人能科舉,可我等執政,不可如空中樓閣。賤隸不曾讀書識字,所求不過溫飽而已,朝廷修改唐律,原本賤籍奴隸可買賣,改為三年才可買賣;原本殺有罪之奴婢杖一百,改為徒五年。如此,方為腳踏實地、徐徐漸進之法。”
他自知說的多了,道:“顏公,我并非要為崔家說話。若真是出于維護崔家,我不必如此犯顏直諫。”
“我知道。”顏真卿點點頭,道:“可圣人想要下猛藥啊。”
“我反對的就是猛藥。”崔祐甫問道:“顏公近來為何許多事都站在圣人那邊?”
顏真卿感慨道:“那也得是圣人有理才行啊。你曾是壽安縣尉,我問你,你在任時最大的政績是什么?”
“若不算我與圣人一起辦了偃師的漕運大案,便是征稅了。”
崔祐甫之所以這么說,因為朝廷衡量地方官政績最主要的標準就是稅賦,而縣尉的本職之一就是催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