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蒸汽機很難
制造技術的提高,也能使諸如自動減氣閥、抽氣泵、離心式調速器、壓力計等被制造出來。
可以說,瓦特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并借助于工業技術的進步,才能完成工業蒸汽機的改良和制造。
如果早一百年,即便還有那些創新的思維和發明,恐怕也很難使其變為現實。
要知道,工業蒸汽機使用的是高溫高壓的蒸汽,這才帶來了效率的巨大提高。
但工業蒸汽機比真空蒸汽機可要危險得多,氣缸不夠堅固,或是沒有安全放氣減壓的閥門,鍋爐和機器的爆炸就難以避免。
即便在后世,鍋爐爆炸也是不時發生,保證安全的只能靠建造、運行和維護的經驗和安全規則。
正是基于現實和安全的考慮,黃立也不再催促趙工等研究人員,先把真空蒸汽機研究明白,提高效率。
哪怕是驅動力不夠強大,能用于礦山抽水,再用于紡機和小型機械的動力,也是非常堅實的一步。
“很好啊!”黃立發出了由衷的稱贊,“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再加上連動機構,實驗成功,也就基本上能夠實用了。”
趙工等研究人員不約而同都有如釋重負的感覺,盡管萬歲提出了很多建議,相當有用。但能付諸實施,也是他們的功勞。
黃立想了一下,又忍不住建議道:“要實用的話,還需要調速裝置,將汽缸和凝結缸分開的閥門,也要使其能夠自動調節。”
“還要制造出測量壓力的儀器,可以用活塞或彈簧,來感應壓力的大小,產生形變,帶動指針……”
黃立一邊說著,一邊比劃著。
這是最簡單的壓力計,甚至于要靠不斷地測量,來確定壓力單位,來刻畫表盤。
從無到有,什么都要定義,都要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來掌握規律。
比如已經制造出來的伏打電池,電壓有多少,電流有多大,都是不知道的,都有必要制造出測量的儀器。
領先時代的科技,也意味著什么都要從頭開始,光是這些工作,也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