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武器的進步
正是由于效率和成本,荷蘭才能力壓英法,成為海上貿易的霸主。
畢竟,荷蘭海商的航運成本“比英格蘭、蘇格蘭和法國低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黃立想聘請荷蘭人幫助造船,但考慮到早晚會成為敵人,便又忍痛放棄。
所以,要想追趕荷蘭人,就只能多建船廠,并發揮充足的人力優勢。
在陳上川等將領看來,海船的打造,海軍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但對于黃立來說,卻知道與荷英法,甚至是衰落的西班牙,還有著差距。
只不過,亞洲是大明的主場。而且,列強的精力在爭霸,在于新大陸的爭奪,短時間內還不會顧及亞洲。
聽著陳上川的描述,謝昌簡單估算了一下,喜道:“也就是說,咱們南洋海軍至少每個月能添兩艘戰艦。不到一年,就又會增加一支艦隊。”
陳上川微笑頜首,很篤定地說道:“萬歲對南洋海軍最為看重,分配的艦船也是最多的。”
嚴格來說,南洋海軍不只陳上川和楊彥迪所率領的兩支艦隊。
湄公省和登嘉府各有兩支小規模艦隊,印度洋艦隊從名義上也隸屬于南洋海軍。
再加上北洋艦隊,大明海軍在艦船數量上已經不算少。當然,與英荷法等列強還有差距,特別是巨艦,差的更多一些。
比如在崇禎十年,也就是三十年前,英國已經造出了排水量1600噸,裝有100門火炮的“海上主權”號,造價就高達二十余萬兩白銀。
這還不算配置的火炮,以及船上七八百人的巨大消耗。
而現在,明軍最大的戰艦排水量也只有六百噸,主力戰艦都在五百噸到六百噸之間。
千噸戰艦雖然已經開工建造,但無論是技術,還是船工,也都處在摸索和試驗階段。
黃立已經有意購買千噸戰艦,買造結合,以最快的速度發展海軍。
如果價格在二十萬以下,黃立準備先買它二十艘,配備上加農炮和卡龍炮,以及火箭彈,便有了些許與列強抗衡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