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武器的進步
當然,即便斥巨資購買,大明海軍與列強的差距依然明顯,還不能讓黃立滿意。
要知道,在十幾年前的英荷第一次戰爭中,英國佬的主力戰艦就已經達到了一百二十艘,雙方分別投入了六千到八千門火炮。
雖然造船技術和擴充海軍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迅速見效的,但在武器裝備上,卻在黃立的指導和促進下,有了不小的優勢。
從半年前,造炮工藝便取得了進展,新造的火炮便加裝了與火炮一體的燧發機。
到現在為止,已經積攢出上百門燧發火炮。只等著數量再多一些,海軍便能夠統一進行換裝。
接下來的攻關是獨立的燧發機,以及不影響火炮性能的焊接技術。如果成功,現有的火炮也能夠充分利用,大大加快換裝的步伐。
這只是對海軍武器的提升,陸軍不需要移動發射,在固定陣位開炮,只是提高射速,燧發機的作用不大。
還有仿米尼彈的原理而研制的線膛火炮,已經有了一年之久。在鋼鐵質量上,還有待提高,離實用還要一段時間。
一項接一項的技術革新都排滿了,有些已經取得了進步,有些礙于整體科技和工業能力的限制,還為期較遠。
無煙火藥的研發和制造,已經進入到實用生產階段。
硝化棉和硝酸甘油都在摸索安全高效的制造工藝,但要裝備部隊,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
不管怎么樣,大明的軍工研發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明軍的武器裝備也超越了那個時代的所有軍隊。
這也是黃立在亞洲開疆拓土,將來走向世界的底氣所在。說到底,這個世界只尊重實力。
陳上川和謝昌巡視完在建的船塢,便沿著海灘漫步,說著皇帝所建議的突擊快船是否合理。
“聽著是很不錯,但總要試驗之后才能決定。”謝昌很謹慎地說道:“廣州船廠不是造成了幾艘樣船,應該很快就能運到咱們手上吧!”
陳上川輕輕頜首,說道:“萬歲也是謹慎的,要咱們試用后提交報告,再決定是否大量裝備。”
要用火炮來擊毀一艘巨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原因就在于炮彈是拋物線軌跡,多是砸在甲板和船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