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登嘉府的缺人之困
登嘉府。
楊生芳剛剛安置好調派過來的緬兵家眷,巡視之后,才回到府衙稍事休息。
土地是足夠的,馬來半島的人口很少。歷史上在二戰前才有四百萬左右,現在更是不足一百萬。
正因為地廣人稀,才有十九世紀大量的華人進入馬來亞半島,馬來亞半島的大規模開發才拉開序幕。
而后世的名城吉隆坡,現在還只是一個位于泥濘河口的蠻荒之地。兩百多年后,才由華人葉亞米率領同胞開埠。
由于國內的逐漸安定,距離更遠的登嘉府,便遠不如湄公省更有吸引力。從國內移民,困難不小。
當地的華人數量也不多,最早的應該是唐人。
當年鄭和護送滿剌伽王,拜里迷蘇剌,和大量大明人員,人數五百,在滿剌伽定居下來。時間長久,便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滿剌伽定居,接受同化,繁衍開來。
大明衰弱后,這些通婚唐人的后裔由于交通不便、大明閉關政策等因素,開始與祖國關系疏遠。
在與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況下,他們逐漸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族。
娘惹峇峇的母語也由方言(即福建話),慢慢轉變成夾雜方言以及馬來語的娘惹峇峇語,但依然保留了各種大明的風俗儀式。
另外一些華人,則主要是明末清初因為戰亂而來到馬來亞群島。由于時間短,他們與明人無異,才是馬上就能夠成為助力的人群。
“可惜人還是太少,雖然現在還足以鎮壓土著,維持統治秩序的安定。”楊生芳看著送文件過來的官員,露出些許無奈的神情。
官員姓胡,名萬鐸,曾是抗清義士,后遷徙至此,已經是四十多歲的年紀。在熱帶地區,曬得膚色黝黑,但在身高上,卻與土著有著很大區別。
作為最早成為官員的當地華人,因為熟悉了解當地情況,對登嘉府的穩定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本來,大明光復,他最大的心愿便是回到故土,祭祖拜祠,葉落歸根。
但現在登嘉府已經被納入大明疆域,他們又回復了大明子民的身份,在正需要他們的時候,自然是責無旁貸。
黃立之所以在登嘉立府,將占領地歸于大明的直接統治,也是打消移民的顧慮。畢竟,海外之地和大明之地,在人們心中有著極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