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要地淡馬錫
在丁調鼎看來,恢復大明的三宣六慰之地,應該是萬歲的首選。也就是說,下一階段的重點,是從云南用兵。
“顧中國自古視藩服之地,只取羈縻臣屬之義,無利土地之心;有征服之武功,無建設之政治。迨乎衰季,則并武功而無之。”
丁調鼎捋著胡須,思索著說道:“萬歲已改弦更張,既利土地,又要征服建設,以為大明永固之領土。暫時松緩,不過是蓄力待發,以有大圖。”
青年官員似懂非懂,拱手道:“此番大人回京述職,自能得萬歲面授機宜,可定湄公省之進取。”
丁調鼎微笑著點了點頭,感慨道:“數年未觀覘圣顏,未聆聽圣語。想必,這也是遷都前的最后一次了。”
雖有旨意下達,也有書信聯系,但數年時間未見到萬歲,丁調鼎對于此次覲見,卻是相當期待。
他也算是從龍之臣,在明軍進入水西后,才被黃立召見。之后,與常金印、陳進才、倪生龍從貴州干起,一直負責邊遠省份的治政。
現在,他們都已是一省巡撫,在湄公和緬甸發展的他和陳進才,倒是功績更為顯著。
丁調鼎是希望留任湄公省的,不同于內地已經固定的省份,湄公省的發展空間還很大,他自然也能水漲船高。
對此,他還是頗有信心。
畢竟,從開始到現在,湄公省是在他手中一步步發展起來,對于異族蠻夷的恩威并施,他也更有經驗。
“估計陳進才也會入京述職,領受旨意,再回緬甸。不知道緬甸何時建省,真正地歸在大明治下。”
緬甸和湄公省還有所不同,黃立一直沒有把其納入大明的疆域。治理上有所不同,官銜也是總督,而不是巡撫。
緬王也一直沒有除號,在名義上,還是緬甸的最高元首。但被軟禁在阿瓦城,與囚犯無異,生死只在黃立的一念之間。
丁調鼎還不知道明年征伐孟加拉的事情,也就不知道陳進才的總督頭銜,將要從駐緬變成印緬。
等到在印度打下相當于一兩省之地的穩固根基,還要征調數十萬緬人在印度開疆拓土,緬甸內附才會納入日程。
征服印度將是長期的任務,黃立卻不準備動用太多的明軍。
初期以土兵和緬人附庸兵為主,穩定之后則以夷制夷,在當地組建附庸兵,進行東征西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