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八旗兵將,真不行啦
馬寶、王輔臣和王屏藩率領著三個騎兵營,在旁掠陣。若論縱馬沖殺,三人自覺也不懼怕八旗兵將。
即便是歷史上八九年之后的三藩之亂時,這幾個家伙也堪稱吳軍中最能打的驍勇大將。
而現在,吳軍的老底子還未老去,確實是相當有戰斗力的部隊。
他們與八旗兵的前鋒部隊已經進行了一場戰斗,算是小挫了一下八旗兵的驕橫。
當然,以多打少,兩千八旗兵也沒有戀戰,在損失了兩百多騎后,主動撤退,與大隊會合。
只不過,八旗兵將恐怕還不知道,明軍的戰法已變,在同等的戰斗意志下,火力將決定勝敗,而不是個人的武勇。
“敵人動了。”胡國柱揚鞭一指,說道:“不出所料,是綠營兵將。”
尼雅翰想趁明軍立足未穩,主動出城迎戰,但也沒想著拼掉八旗兵。
況且,八旗兵的主要戰法也并不是騎兵沖撞。
在遼東的時候,建虜往往用騎兵掠射、打亂對方陣腳,或是重甲步兵的肉搏使對手陷入混亂,再發動騎兵沖殺。
綠營步兵先發起進攻,這符合建虜的作戰傳統。試試明軍的虛實,看看有沒有騎兵發動的機會。
這樣看來,尼雅翰和朱滿、巴爾布雖然主動出擊,卻還是比較謹慎的,應該也是西安八旗和禁旅八旗覆滅的影響。
對于現在的明軍,尼雅翰等人確實缺乏了解。但明軍屢戰屢勝,也讓他們收斂了不少驕狂。
馬雄指揮著綠營兵向前推進,他們也攜帶了部分火炮,但在性能上卻與明軍差距明顯。
明軍的火炮紛紛開火,射程之遠令清軍大吃一驚。
一顆顆實心炮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出炮膛,砸入敵群,打出一道道血肉橫飛的軌跡。
當時西方對火炮威力的評估,是以能擊穿多少橫列來計算,非常的不人道。
但在實戰效果中,一顆炮彈就能將十幾個步兵變成血肉模糊的殘軀斷臂,卻并不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