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廣西新首府——南寧
明軍休整一天,便又昂然出發,向南寧府推進。
南寧在唐宋之時,又有邕州之稱。以水運和驛道為主的邕州水陸交通網絡基本形成,成為嶺南地區交通樞紐之一。
而且,金、銀、銅、錫、鉛、鋅等礦藏豐富和采礦業興旺,邕州一度成為唐宋兩代朝廷指定的“貢金、貢銀州”。
到了明代,南寧已經發展成左、右江的商品集散中心,有“小南京”之稱。
這主要得益于水路運輸的暢通,順邕江而下可達梧州、廣州,自古以來就是西南地區東向的水上通道。
而南寧,也將是明軍在廣西的重要基地。打完柳州、桂林,便要回師南寧,水陸并進,東進廣東。
從田州至南寧,可行駛百噸左右的船只;從南寧順江東下,則可行駛兩百噸的大船。
所以,自田州(百色)起,明軍便開始征用船只,土司也貢獻不少,糧草物資的運輸更加便利,向南寧行進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改土歸流不會有太大的阻力啦!”黃立坐在船上,看著征兵數據,再結合耳聞目睹,得出了樂觀的估計。
廣西土司眾多,明朝時有三百多個。但從實力上看,卻遠不及云貴。主要原因就一個字“窮”。
廣西地區多山,平原與臺地僅占約三分之一。
土司占據的地盤也多是崇山峻嶺的山區,可耕種農田比較少。因為不富裕,自然也沒有實力對抗中央。
也因為“窮”,土司對土民的盤剝和壓榨也很嚴重。土司的私心與暴政,不管土民們的生計,自然會激起了土民們的仇恨。
“殿下,欲遷廣西省會于南寧,不知是何原因?”顧炎武因為對山川地理人文民族甚為熟悉,特被黃立帶在身旁。
而且,黃立發現老顧很有經濟頭腦,雖然闖蕩江湖,還能置地買房,并沒有錢財上的困窘。
帶著老顧到廣東,黃立還有一個計劃,便是搞起票號,也就是銀行。在這方面,他發現老顧已經走在了前面。
只要再結合自己的一些后世知識理論,銀行在廣州搞起,還是相當把握。而干銀行,搞金融,老賺錢啦!
黃立笑了笑,說道:“南寧地形較為平坦,有便利的水道,又靠近大海,發展經濟極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