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阿沅姐和小盼哥的一路見聞
土地改制,莊園式經濟的分崩瓦解,讓享有特權和權力,地位超群了千年的士族,成了普通的豪紳。
陛下沒用一兵一刀,士族甚至沒想明白哪一步錯了,只是遷個都城,他們便漸漸由云上之人,變成普通人了。
海軍的興起,新式武器的開發,讓陛下絲毫不畏懼他們這些封疆大吏,鎮定邊關的大將。
海商的興起,攤丁入畝制的推行,讓底層百姓越來越富裕,且對皇室越來越忠心,以后很難出現裹脅百姓造反的情況。
教育改革制和公職員考試,不光讓越多的寒門出現人才,相信十幾年后,便是普通百姓之家,也會出現官吏。
同時墨門工匠學院、醫學院、農學院等等被讀書人視為‘旁門左道’的學說,得到朝廷的正式認可,亦能參與公職員考試。
士族權貴牢牢掌控著的教育資源,已經徹底沒了優勢。教育資源如決堤之河,流向萬千大眾。
更別說陛下還有賢后輔佐,皇后的女官制在很多人看來,完全不足為畏不值一提。
可皇后在背后支持各行各業,而女官制又與底層民眾捆綁,不論是小學堂、孤兒院、醫館、郵局驛站、農具租售等等都是皇后掌握。
這點點小事,看似不值一提,可一匯聚,便是民生,是民意,想反朝廷,反皇帝,那就是跟皇后作對,沒有人會追隨的。
就像有人會罵朝廷,罵官員,罵權貴,可沒人會罵皇后。
皇上此舉不可謂不英明,推出一個賢后,比推一個賢明君主好用多了。
涼州本來就離京師遠,又貧窮落后,京師的情況是一天一變。
幽州跟長安可不一樣,長安百年未曾有過大變。
而幽州,上一次去的官吏回來就說,簡直不敢相信,猶如神助一般的神奇之都。
若再不派出家族年輕子弟去京師求學,別說過個十年、八年,便是三、五年,他們的孩子去京城,只怕跟山野之人初次進涼州城一樣。
故而謝大人是很認真的思考,讓家族年輕女子去京師求學的事。
他沒去思考怎么勸說夫人,因為他自己帶夫人去看一眼,他向皇帝上折子去京城面圣的話,陛下一定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