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季過后,不管虜兵會不會主動從河淮撤出,司空府出兵北進收復河洛、汴梁等地都是應然之舉,”徐懷說道,“不過,就算能順利收復整個河淮地區,短時間內大軍不會直接進駐到黃河沿岸,重心還是會放在陳潁亳宿徐一線……”收復汴梁、還都汴梁,政治意義自然是極其巨大的,但徐懷此時遠沒有那么迫不及待。就算能成功阻止虜兵強擄民眾北遷,河淮殘破已是不急之事實。過于匆忙的還都汴梁,將二三十萬兵馬屯于黃河沿岸,再包括滿朝文武官員以及家小、扈隨侍從這一龐大的群體,又無法從河淮地區征集足夠的補給,甚至還要拿出大量的錢糧進行救濟,種種供養、賑濟都需要從江淮、京襄等地周轉、調動,僅途中的消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此時江淮、京襄等地的農耕生產也還才剛剛恢復。徐懷怎么可能會為了已經并不那么重要的政治意義,而無視實際執行時會遭遇到的巨大困難?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