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大戰
朝廷在整個淮南部署有歸德軍、淮府軍、神武軍、左右驍勝軍、左宣武軍諸部戰兵總計十四萬之眾,另外還從州縣征召地方民壯十萬余眾協助守御城塞。
在總的兵力上,淮南還略占優勢。
不過,朝廷并沒有想第一時間集中所有的兵馬,與渡淮虜兵在某個戰場決戰。
因此淮南兵馬被分割在淮西、淮東兩個區域,中間隔著水波浩渺的洪澤浦。
此時鄧珪、楊祁業等將率領神武軍、左驍勝軍、左宣武軍五萬精銳駐守淮東的楚山、揚州等城。
而在淮西,歸德軍不要說積極抵御虜兵從淮川等地渡過淮河中游了,甚至將潢川與壽春之間的商城、固始等城直接放棄掉——渡淮虜兵不戰而得固始、商城,就將將歸德軍三萬兵馬切割在羅山與固始之間的潢川、光山兩城之中。
事實上,韓時良能在淮西戰場第一時間調動的僅有葛鈺、許璞等部六萬戰兵,而許璞所統領的右驍勝軍還需要主要負責守御淮西第二道防線廬州等地。
而平燕宗王府除了在楚州對岸部署五萬兵馬以為牽制外,其主力總計十五萬步騎以及水軍,全部從壽春兩翼渡淮,往南穿插。
如此兇猛的攻勢,韓時良、葛鈺在壽春附近僅有四五萬精銳兵馬,又如何能抵擋住?何況平燕宗王府前鋒諸將早就摸透壽春附近的地形,數年來又針對壽春附近的溪河及洪澤浦編練水軍,早就做好在壽春附近進行野戰的充分準備。
幾次野戰失利,損兵折將,卻并不能撼動虜兵的陣腳,韓時良就只能回歸到第一次淮南會戰前期的策略上來,就是將精銳兵力收縮到壽春等幾座關鍵城池堅守,盡可能將會戰的時機拖到明年雨季來臨之時。
到時候除了淮西泥濘濕滑的地形能最大限度限制赤扈騎兵的發揮,朝廷也有足夠的時間從諸路集結援軍趕來參與會戰。
與此同時,一封封詔書從建鄴馳往諸路監司所在地,勒令諸路監司集結兵馬前往廬州,準備參與第二次淮南會戰。
當然了,京襄獨守中路,無需承擔增援淮西的作戰任務,也不在朝廷征調名錄之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