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搓紡
而且在他的印象里,到時候應該是在特定的季節直接剪下羊毛,而非單純在春夏之交搜集褪落下來的絨毛。
次日,徐懷將史軫、韓圭等人請來府中,商討設立織造監之事。
大越在內侍省設有貢織務,主要是為朝廷提供宮廷御用及官用各類織物;地方上除了稅收外,對民間的織造之事基本處于放任不管的狀態。
汝蔡申三州山多田少,麻棉出產極少,早年為保障軍用,朝廷撥付給行營的軍資,有相當一部分乃是布匹。
當時行營還成立了一些專門的被服工場,將朝廷撥給的布匹裁制成各式兵服。
在僑置南蔡縣之后,徐懷才有意的引進棉花、棉紗,在南蔡設立織造院從事棉布的紡織;設立京襄路以來,制司更是在襄陽、泌陽等地成立多家織造工場,吸納女工從事織造,同時也鼓勵民間種植棉花。
不過,這些都是生產部門,主要由鑄鋒堂直接負責。
這些年實踐下來,徐懷與史軫等人早就注意織造更適合于集中管理,特別是新式水輪機投入使用后,水轉紡車用于棉紗的搓紡,效率是純手工的幾十倍,將來還可以發展水力織布機。
除了布匹乃是當世除糧食之外最大宗的貿易商貨外,朝廷對布匹的貿易也是放開的,甚至每年各市舶司還從海外引進蕃布。
現在又涉及毛紡織品的研究、推廣,在制司的戰略布局里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徐懷覺得有必要像煤鐵監、軍械監一樣,成立專門的衙署管轄其事。
徐懷正好也想著將姜燮從南蔡調回制司,先由他來負責織造監的事務。
徐懷原本想著前往神玉山麓與契丹殘部聯絡的第二批信使不會太早有信報傳回,但六月上旬率隊前往黎州探路的主簿司書辦蘇求承就傳回信報,他們已經在邛崍山中遇到蕭林石派出的人馬。
徐懷這才知道蕭林石年初率契丹大部人馬終于趕到神玉山麓,與蕭燕菡他們會合,在綜合史珣等人搜集到的各種堪輿圖等信息之后,蕭林石也意識到神玉山麓的方位很可能就在蜀地的西側。
因此蕭林石比京襄更早派出人馬,從神玉山往東探索道路。
蘇求承率部經嘉州而入邛崍山,于青羌族人所居的羈縻州黎州以西一處叫牛背山的地方,與契丹探路人馬遇上。
會同雙方的信息,蘇求承還將穿越邛峽山的堪輿圖大體繪制出來,初步能判斷從蜀西南重鎮嘉州而入邛崍山,大體沿若水(又名大渡水,即后世的大渡河)西進,約二百五十里路程便可抵達青羌部所居九黎鎮,也是羈縻州黎州治所之在;從九黎鎮循峽道險陘西行,約三百里便是傳說之中的打箭爐。
打箭爐位于雄奇的大雪山與邛崍山脈之間,分布大片的高山草原,距離契丹殘部此時落腳的神玉山麓,約有七八百里路程,原為白狼國故地,此時為吐蕃折曲部以及一部分依附于折曲部的青羌部落所占領。
探索打箭爐周邊的地形、地勢,又確知通過邛崍山能與蜀地相通,蕭林石自然是有心進占打箭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