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
同時還約定,在中樞能承擔楚山行營的糧秣缺額之后,南蔡縣需要即行撤除,原南蔡縣臨時安置的將卒及家小,要么遷往楚山在荊襄以北的戍區安置,要么轉由荊湖北路兵馬都部署司接收。
進行如此限制,周鶴等人還是想著將不得不臨時恢復的軍鎮制度,限制在與敵軍接戰的區域——
…………
…………
八月上旬,北地已悄然入秋,但長江以南還是酷熱難耐。
徐懷辭別建繼帝離開建鄴。
考慮到荊江段(長江中游)水路不太平,徐懷于池州境內就渡江北上,先到樅陽,再在兩百甲騎的簇擁下沿著淮陽山脈南麓的道路趕往漢川;韓圭則持僑置詔書,隨同王番直接前往位于荊江南岸的鄂州府城江夏,去見荊湖北路轉運使孔昌裕等人,具體接洽僑置銜接之事。
徐懷八月十二日回到雙柳莊,此時距離他離開已經過去二十日,但就在當世一切都需要車馬聯絡的環境下,這么短時間內談妥僑置之事,取得詔書返回,已經可以說是神速了。
要不是徐懷親自前往建鄴,要不是建繼帝緊緊盯著,整件事拖個兩三年都未必能有回應。
此時賊軍已從渡口撤走,卻非范宗奇率領八百選鋒軍甲騎強攻所致。
徐懷離開漢川之后,位于漢水西岸的漢陽城就被洞庭湖寇攻陷,史軫最終沒能如期返回舞陽,而是選擇留在漢川坐鎮,確保這里不出一點紕漏。
有八百選鋒軍甲騎在此,哪怕是下馬作戰,強攻四千賊軍守御的渡口,當然不會有什么問題。
不過,范宗奇、周景等人或者還是較為純粹的軍事將領或情報官員,史軫卻是要從利于僑置這件事,通盤權衡在漢川的部署。
楚山直接轄管的丁口太過有限,卻又不得不維持龐大的常備兵馬,防范京西、河洛之敵,很早就有權在荊襄招募青壯為卒,但楚山實際所行的征募兵制,與純粹的募卒有所區別,一直都沒有在荊襄大肆招募青壯編入營伍。
而這一次,史軫并沒有急于使范宗奇等人率甲騎下馬作戰,強攻渡口,除了在雙柳莊以北擇地駐營,堵住賊軍從小鶴嶺北部西進的通道外,一方面調許凌所部水軍將卒南下,一方面以勵鋒堂的名義,從漢川等地征購船舶,同時以楚山行營的名義,大舉招募附近村寨的底層青壯,源源不斷的匯聚到渡口以西的大營之中進行操練。
就在徐懷從建鄴動身趕回漢川之時,楚山在雙柳莊(小鶴嶺)北側的大營,除了八百甲騎、六百多水軍、勵鋒堂三百武裝護衛外,還從附近村寨招募兩千青壯。
賊軍不敢繼續增兵與楚山精銳對峙,只得灰溜溜選擇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