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嚇唬
李靖覺著可以說兩句了,便笑著道:“那倒不至于,前隋科舉是各地選才,再送去長安進行終選,南人就算占優,也不會如你所言那般讓南人包攬全局?!?br/>
武士彟點了點頭,嘟囔了一句,“那不和選秀差不多了?”
幾個人聽了不由大笑,顯然前隋科舉官并非正官的概念還是影響到了他們,即便李靖和李大亮都認為科舉很大可能會代替察舉,他們對科舉官也免不了輕視之意。
由此可見,科舉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聽話聽音,張亮就道:“那這么說來,以都督之見,施行科舉已是朝中既定之既定之方略了?”
李靖對這個話題沒多大興趣,到了他這個地步,是科舉還是察舉對他都沒什么影響,他也不愿去管這些。
如果再年輕個十歲二十歲的說不定還成,現在嘛,他只想著在功業上能更進一步,最好是能開疆拓土,青史留名那種,科舉這種事顯然不在他的計劃范圍之內。
于是他便模棱兩可的道:“也許吧……可能還是察覺和科舉并行……怎么?德正難道要上書進言不成?”
知道了張亮曾在女兒座下走動過,他敦厚本性不改,立馬對張亮產生了些責任感,對待其人的態度也發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
張亮察言觀色的本事那就不用說了,從河南就練出來了,而且不論是李破還是李密,都有些喜怒無常,他在這兩位身邊任職,想不長進都不成。
此時有所察覺之下,心中不由大喜,知道這話聽上去不很客氣,但顯然這是大都督將他當做自己人了。
他連連搖手道:“俺是什么人都督又不是不知道,俺連科舉是個什么都不甚了了,哪能就此事上書?那不是難為俺呢嗎?”
李靖哼了一聲,稍板起臉道:“那就莫要多問,你要回朝為官,在此等朝廷大政上面,一定要謹言慎行,切忌不懂裝懂。
前隋施行科舉時,你們只知道應者寥寥,最后還不了了之了,可那二三十年間,有多少人頭因此而落地?
名相高熲晚節不保,難道只是因為他是楊勇的老師?”
嗯,李靖又犯了好為人師的老毛病,說的有些過了,但卻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效果,嚇的武士彟和張亮兩人再也不敢多言科舉之事。
張亮把小算盤也收了起來,科舉是當今的熱議話題,他掌管著軍情司,就好打聽小道消息,回京之后若皇帝問起,他便想著將地方上人們的言論一一匯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