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拯救民族品牌(求訂閱)
當時生產回力鞋的廠家,也都是國企,也都歸當地化工局管,所以回力品牌最終也落入到了這家大型化工企業手中。
然后這個大型化工企業進行了產業的調整,將回力鞋和飛躍鞋的業務整合在一起,也就有了回力飛躍。
所以國內的市面上,就有了三種品牌的飛躍鞋,分別是大博文飛躍、生龍飛躍和回力飛躍。這些飛躍都跟當年的大孚橡膠有關系,也不能單純的說是誰真誰假。
而在國外出售的飛躍,源自一位法國商人。
這位法國商人,用訂單從大博文鞋業那里,換取了飛躍品牌的國際授權。
當時大博文覺得,飛躍鞋在國內都沒啥市場了,國外肯定更沒人要,不如拿他們覺得沒有價值的飛躍品牌,換來了一批鞋子的訂單,好歹能落點實惠。
這個法國商人拿到飛躍的授權后,通過一系列的推廣手段,成功的將飛躍帶入了國外的市場,而且他還在美國、歐洲等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搶注的飛躍的商標。
這也使得中國的飛躍品牌,只能在中國境內銷售,出了國就是侵權。
而實際上法國商人在國際上賣的飛躍,也是國內廠家代工的,只不過同樣都是中國制造,出了國就成了外國人的了。
對于這件事情,很多人覺得惋惜,明明是中國的民族品牌,在國外卻不是中國人的。
其實在國外市場上,飛躍也只是個小眾品牌,并沒有國內自媒體吹的那么神,大概只有海外明星和網紅的小圈子里,才有些名氣。比起主流大品牌差的還遠。
后來法國商人將飛躍品牌賣給了一家美國公司,只賣了200萬歐元,也能說明這一點,如果是大品牌的話,肯定不會只賣200萬歐元。
……
當李衛東見到大孚橡膠廠的王廠長,得知大孚橡膠廠已經轉產輪胎,便對飛躍這個品牌動了心思,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琢磨著,怎么把飛躍品牌拿下來。
一來是因為飛躍品牌有價值,二來也是不希望中國的民族品牌,落入到外國人手中。
恰好大孚橡膠廠需要原材料來生產輪胎,這讓李衛東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于是李衛東先從宋錦龍那里,要了十分之一的橡膠原材料,算是先給大孚橡膠廠一點甜頭嘗嘗,也是證明一下,自己有能力,從黃海石化拿到橡膠原材料。
有了這點甜頭,接下來再大孚橡膠廠談飛躍品牌的事情,就好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