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一種很新的東西
朱祁鎮思維跟不上趟兒,腦瓜子嗡嗡的。
不是他笨,李青這些名詞兒他聽都沒聽過,單個字拆開他都懂,但組成一句話他就不明白了。
“先生且慢。”朱祁鎮抬手制止,搖了搖發懵的腦袋,問:“啥是資本萌芽?
啥是工業化?
啥是拉動內需?”
李青解釋道:“資本萌芽是一種現象,嗯…準確來說,它是雇主和工人之間形成生產關系的現象。”
見朱祁鎮還是不懂,李青舉例說:“就好比一個擁有資金、原料的雇主,雇傭工人來生產貨物,但這里說的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社會關系。
百姓貧苦,大多買不起貨品,需求少,導致了市場薄弱;
拉動內需就是拉動大明百姓的需求,需求多了,市場自然壯大了……”
李青在講一種很新的東西。
朱祁鎮聽得很吃力,但在李青孜孜不倦的解釋下,他總算是明白了一些。
雖不透徹,卻也理解個大概。
“正如先生所說,百姓貧窮,大多買不起東西,這才導致市場薄弱,那該如何破局呢?”朱祁鎮問。
“已經破了。”李青笑道:“因為百姓能吃飽飯了,且海外市場的開拓,賺來了大量的財富;
雖然這些錢流動百姓手里的不算太多,但也讓許多百姓手里有了余錢,而且在和海外貿易的過程中,一些人積累了大量財富;
同時,大量的生產導致成本降低,比如流水線……咳咳,就拿絲綢來說,從種桑養蠶、到抽絲剝繭、再到織成絲綢,這其中有數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專門的工人負責,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李青說:“生產效率提高了,成本自然而然就降下來了,百姓也買得起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