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高煦,你……就藩去吧!
吏部有考核百官之權,掌握著百官升遷命脈,乃六部之首,尤其是老朱廢除宰相制以后,吏部尚書更是有著天官之稱。
蹇義為官清廉,善于處理與同僚朋友的關系,不曾一語傷人。
屬于那種老好人類型,卻也能堅守本心,無大功,卻也無大過,是典型的文官,很懂得人情世故。
蹇義本名蹇瑢,洪武十七年參加鄉試,中舉人;洪武十八年中進士,擢升中書舍人,因為官清正廉明,奏事簡明扼要,很合老朱的心意,被賜名蹇義。
當然,這并不能說蹇義厲害,因為老朱就喜歡給人改名,美其名曰:賜名。
其實就是摳門兒,說白了就是畫餅。
不過這一套很有用,皇帝的大餅那是相當有市場。
蹇義真正厲害的地方,是他歷經三朝,屹立不倒。
老朱對文官賞賜極為吝嗇,雖然賞識蹇義,卻并未對其大行封賞,但小小朱就不一樣了,他一上位,就破格提拔蹇義為吏部右侍郎,并授嘉議大夫。
升遷之快,堪比坐火箭!
之所以不出名,是因為當時齊方黃三人當政,沒他發揮的機會。
蹇義不贊同幾人的國策,卻也沒有反對,始終獨善其身,一直處在政治邊緣地帶,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有今天。
李青對他印象還可以,蹇義屬于那種頭腦靈活的讀書人,心有正義,卻也不會為了正義,招災引禍。
不過,這樣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做事愛和稀泥。
“皇上,這項國策施行起來怕是有難度啊!”蹇義一臉為難,本能的又要和稀泥,“不若分為幾個階段,逐步施行,一步一步來,過上了三五十年,便可潤物細無聲……”
“這么說來,你沒有信心了?”朱棣打斷,一臉不悅。
朱棣確實不高興,用不了三五十年他就入土了,還搞個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