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下三濫
朱祁鎮這一手太招人恨了,卻也有奇效。
江浙是大明最富的兩個省,也是海洋貿易最火熱的兩個地方,尤其是,貿易中利益最大的絲綢產業。
兩省的絲綢大戶加起來,撐得起大明的半壁江山。
而朝中不乏家在兩省的官員,不說那些富紳,單是京官就扛不住。
商船在港口停一天,損失的銀子就比他們的月俸多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是一般的難受,但他們終究是撐住了,且讓江浙兩省也撐住了。
理由很簡單,雖然商船不得下海,但作坊還在生產,短期還挺得住。
當此時也,李青獻了一策:讓東廠、錦衣衛出面,協同江南織造局,去收購絲綢大戶的絲綢。
當然,是以大明的市價收。
這種幾乎空手套白狼的做法,讓某些人氣得跳腳。
大明一匹絲綢才四兩白銀,賣到海外大多在二十兩上下,這一買一賣,朝廷一匹絲綢就能賺十六兩上下。
朱祁鎮一算賬,這不是撿錢嗎?
當即下嚴令:三個月之內,必須收上來七十萬匹絲綢!
先定個小目標,搶……賺他個一千萬。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他不知道的是,這七十萬匹絲綢,都稱得上抄家了。
但朱祁鎮不管,東廠、錦衣衛更不管了,他們奉旨辦差,才不顧那些大戶死活呢。
這一來,江浙平倭的力度空前強大,僅一個月就蕩清了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