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品味民間疾苦
李青再次出發(fā)了。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沒有什么功利心,也不是為了游玩而游玩,純屬體驗(yàn)大明民情。
就他一個(gè)人,身也輕松,心也輕松。
夏日炎炎,李青卻是身心清爽,步履輕快……
一路向南……
看玉米地,聞稻花香,品味大明鄉(xiāng)土人情。
沒有騎馬,沒有乘船,李青就靠一雙腿,也不刻意趕路,走走,看看,聽聽……
跟田間老漢地頭閑聊,與半大孩子下水摸魚,聽洗衣婦人河邊家長里短……體驗(yàn)人間百態(tài)。
李青長得好看,說話也好聽,怎么看都不像壞人,且還多金,一出手就是數(shù)十銅板。
這樣的李青,自然招人稀罕,無論男女老幼。
遇上不平事,李青便以溫和的方式平不平,遇上悲苦人家,李青便稍微救濟(jì)一下。
窮鄉(xiāng)僻壤的地方,幾兩銀子便能讓一戶人家大大喘上一口氣,甚至能挽救一個(gè)家庭。
上次與唐伯虎去的都是頂級富庶之地,這次見到的卻都是底層百姓的生活百態(tài)。
李青沒有再看到愛美的婦人,沒有再看到年輕男女追趕潮流,更沒有看到中老年人遛鳥、聽?wèi)虻挠崎e。
有的只是婦人洗衣、做飯、帶娃,有的只是男人面朝黃土背朝天……
下到十來歲大的孩子,就開始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chǎn),以為家庭減輕負(fù)擔(dān);上到耄耋老人挑水、澆菜,劈柴……
青壯作為家中的頂梁柱,就更不必多說。
越是窮的人家,女娃嫁人就越早,花一樣的年紀(jì)就為人婦、為人母,沒有相夫教子的浪費(fèi),有的只是操勞和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