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朱厚熜的小算盤
“學(xué)到了”“學(xué)到了!”黃錦認(rèn)真點頭。朱厚熜‘嗯’了聲,拿起《大明軼聞錄》其中一冊,開始閱讀……太祖實錄,太宗實錄……這些算不得秘密,至少在權(quán)力場如此,不僅皇帝會讀,官員們也時常鉆研。無他,以史為鏡可知興!做大明的官,當(dāng)然要對大明的歷史多加學(xué)習(xí)……起初,朱厚熜只是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可很快他就逐漸上頭,僅十余頁之后,他便徹底沉迷……直到黃錦提醒,他才戀戀不舍放下,贊嘆道:“此書果真不同凡響!”說著,他連著拿起一冊又一冊,開始分先后順序……可排序好之后,他赫然發(fā)現(xiàn),自己看的這本竟是第一冊,這也就是說,這本《大明軼聞錄》是從洪武十五年開始記錄的……朱厚熜百思不得其解,“為何從洪武十五年開始,而不是洪武元年呢……”“皇上,該用膳了,天大的事兒也不如吃飯重要啊。”黃錦吞咽著口水,道,“用過膳再想吧。”朱厚熜好氣又好笑,罵道:“是你饞了吧”黃錦訕訕道:“涼了就不好吃了。”“這大暑的天還怕涼”朱厚熜都給整樂了,不過,他這會兒的心情好轉(zhuǎn)了許多,“那就用膳……”…“皇上您吃這個,還有這個……”黃錦挨個嘗過之后,開始以自己的口味給皇帝布菜,不一會兒,就壘成了小山。“行了行了……”朱厚熜揮手打斷他的殷勤,“黃錦,你確定將這部書完整帶了出來”“奴婢確定!”黃錦點頭,“這些書冊都集中在一起,且書本大小跟大典差異明顯,沒有遺漏。”“這就怪了……”朱厚熜沉吟道,“哪有從半中間開始記載,不應(yīng)該有頭有尾……,去,著人去找張永過來。”這偌大的皇宮,估計也只有張永這個先帝寵宦才知道詳情。朱厚熜是識貨的,哪怕他一冊還沒看完,便無比篤定著作者是位頂級大佬!會是誰呢憲宗皇帝可能性極小,若是憲宗皇帝所著,才不會藏著掖著,更不會以《大明軼聞錄》命名……朱厚熜想不通,就如他想不通大典為何會丟,一時間,他撥不開這部書迷霧背后的真相。“皇上,您找奴婢”朱厚熜指著案上的一摞《大明軼聞錄》,問:“這部書是不是少了一冊”張永上前兩步,仔細(xì)數(shù)了數(shù),搖頭道:“沒少,就這么多。”“就這么多”“嗯!”張永點頭道,“這書早在先帝做太子時,孝宗皇帝便傳給了先帝,讓他好好讀,品其中滋味兒……先帝接管時就這么多冊。”是遺失了還是真就如此呢……朱厚熜沉吟少頃,問:“先帝可有提及過這部書的作者”張永搖頭。朱厚熜難掩失望的嘆了口氣,少頃,轉(zhuǎn)而道:“永樂大典之事,明日朕會公開,你去與那些奴婢說一下,到時候他們要出面佐證……”頓了下,“告訴他們,實話實說不會被治罪。”“公,公開”張永震悚,失驚道:“皇上,茲事體大,這關(guān)乎皇家體面……”“皇家體面呵,早在大典被盜之日就沒了。”朱厚熜冷然道,“朕做決定,無需你指手畫腳!”張永一怔,又一凜,當(dāng)下再不敢多說。“奴婢遵旨,奴婢這就去。”待張永離開,黃錦小心翼翼道:“皇上,其實張公公也是好心,奴婢也覺得……”停頓了下,“公開之后,如何收場啊”“如何收場就不是朕操心的事兒了。”朱厚熜淡淡說。黃錦沒聽懂,可這會兒皇帝正在氣頭上,他也不敢再多嘴,改口道:“皇上快用膳吧……”次日,早朝。群臣一進(jìn)來,就看到一口又一口的大箱子。個個都是一頭霧水。小皇帝這是要做什么總不能是發(fā)紅包吧這不年不節(jié)的……一群人小聲議論起來,奉天殿一陣嘈雜。“肅靜!”黃錦忍不住說了句,群臣停頓了少許,隨即繼續(xù)。黃錦沒有汪直的霸氣,也沒有張永的智慧,見一群大人物不鳥他,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于是乎……只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肅靜!肅靜……!”群臣議論他們的,黃錦喊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別說,這么一整還挺有效果,見他一句賽一句的喊,群臣也沒了聊天的興致。大殿重新安靜下來……見狀,黃錦的胖臉上流露出一絲輕松,同時,也有些傲嬌。俺黃錦也不蠢笨嘛……過了會兒,皇帝走進(jìn)大殿,沿玉階走上龍椅,面色陰沉地緩緩坐下。“臣等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卿平身!”朱厚熜道了句,隨即指向那些大箱子。黃錦彎了個腰,走下玉階一一打開……“諸位,都看看吧。”朱厚熜一臉憤然,目欲噴火。群臣面面相覷,不清楚這是咋了,懷揣好奇的心理聚攏上前……見箱子里的是《永樂大典》,群臣不由得更加疑惑。好端端的,把大典弄來做甚楊廷和拱手道:“皇上,太宗皇帝的永樂大典……可是有了閃失”“閃失”朱厚熜嗤笑,“沒有閃,失倒是全失了。”楊廷和:“”“楊卿不妨取出一本看一下。”朱厚熜哼道,“看看哪里不對。”楊廷和拱了拱手,俯身捧起一冊,打開翻閱……嗯楊廷和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不妥,忙又放下再拿一冊,旋即,變了臉色。“皇上,這大典……”“從藏書閣取來的,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永樂正本呢。”朱厚熜咬著牙說,“朕昨日心血來潮去瞻仰太宗皇帝的永樂大典,然后……”朱厚熜痛苦的閉上眼睛,嘆道:“所有的大典都是如此。”“啊”楊廷和失驚。至于其他人,則是一臉莫名其妙。楊廷和吁了口氣,向上方投以一個問詢的眼神,見皇帝頷首,遂道:“諸位也都看看吧。”……一刻鐘后,奉天殿中的大員挨個閱覽完畢,也都知道了問題所在。詫異,疑惑,憤怒……種種神情在這些人臉上浮現(xiàn)。“皇上,如此之事定要嚴(yán)查,徹查!”“負(fù)責(zé)看守、養(yǎng)護(hù)大典的人難辭其咎……”群情激憤,喊打喊殺。這時,早早候在殿門口的張永,尖聲高喊道:“諸位大人讓一讓,難辭其咎的人來了。”眾人回頭,見張永領(lǐng)著一群太監(jiān)進(jìn)來,驚疑了下,各自回班,讓出一條通道。“皇上,人都在這兒呢,一個不落。”“嗯。”朱厚熜點點頭,朝楊廷和道,“朕昨日已審問過,保險起見,楊卿再審一次吧。”楊廷和拱手稱是,心中卻隱隱有了答案,卻無法說出口。雖然他很討厭太監(jiān),可他知道,這次事件沒辦法栽贓給這么些太監(jiān)。于是,只象征性的問了一些簡單問題。眾太監(jiān)被張永提點過,皆回答的滴水不漏,沒露出絲毫破綻,當(dāng)然,他們本就清白!萬余冊大典,就這么被調(diào)了包,莫說一些個太監(jiān),就是六部九卿也萬沒可能做到,且從贗品來看,大典被置換都不知多久了……除了印刷字體,就紙墨而言,絕對是大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產(chǎn)物,這也就是說……永樂大典正本早丟了。怎么會這樣群臣想不明白!可有一點他們明白,這事兒絕不能以永樂大典被盜定性!這關(guān)乎朝廷體面。哪怕君臣不合,矛盾很大,摩擦不斷,可在這種事上,必須維護(hù)。他們的權(quán)力來自大明朝廷,來自朱家皇帝,永樂大典正本不知被盜多少年了,真若就此定了性,那丟臉的可不是一個兩個大明皇帝……尤其……都是死去的皇帝。皇帝活著的時候可以放心罵,可皇帝死了……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哪怕朱祁鎮(zhèn)……在其駕崩之后,也沒人拿他的錯處說事。罵活著的皇帝,那是忠言逆耳;罵死了的皇帝,那是大逆不道!再一個,他們維護(hù)朝廷、維護(hù)皇帝,也是出于維護(hù)他們自身權(quán)力來源的心理。群臣從最初的憤怒冷靜下來,繼而頭疼。小皇帝也真是,非得挑明是吧關(guān)鍵時刻,還是楊廷和站了出來:“皇上,老臣以為大典沒丟,原因有二:一,永樂大典在成書之后,經(jīng)過大規(guī)模拓印、傳播,喜歡大典者完全可以通過正規(guī)渠道獲得,沒必要冒著掉腦袋的風(fēng)險,行大逆之舉!二,以求財?shù)慕嵌瘸霭l(fā),亦不成立,試問,誰敢以永樂大典正本為噱頭公開售賣這不是求財,這是求死!”朱厚熜要的只是撇清責(zé)任,至于定性……如果還能不讓祖宗丟臉,他自也樂意見得。“楊卿以為……”楊廷和沉吟了下,說:“昔年太宗遷都京師,宮中發(fā)生了火災(zāi)。”“楊大學(xué)士言之有理,大抵就是如此了。”有人附和。還有人找理由佐證,“永樂大典傳播廣泛,若重新抄錄則費(fèi)錢費(fèi)力,太宗一向節(jié)儉治國……這才沒有重新抄錄,我太宗皇帝……仁德啊!”這話若李青聽了,怕不是白眼要翻上天。你管老四節(jié)儉治國朱厚熜接受了這個說法,頷首道:“大抵就是如此了!”頓了頓,“今時不同往日,我大明國富力強(qiáng),既知永樂正本遺失,自不能坐視不理。”朱厚熜深吸一口氣,道:“朕決定以嘉靖副本的名義,重錄永樂大典!”……:特別感謝:鐵面無私的熊翻山寶子的金牌催更,頭一次收到這么貴的禮物,開心文學(xué)館........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