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走私的好處
瞧著這樣的楊慎,李青既欣然,又唏噓,心緒復雜。
楊慎卻是平靜淡然,輕笑道:“永青侯對慎已極為照拂,無需如此介懷。古今多少事,又有幾圓滿?如今求仁得仁,已再好不過,侯爺何必徒增傷感?”
李青吁了口氣,道:“昔日我答應過你父親,要好生照拂你,之前我以為我做到了,現在看……”
“確實做到了。”楊慎微笑道,“武有馬援,文有諸葛,今我效仿前賢,又怎是憾事?”
李青啞然。
“這么說,倒是我矯情了。”
楊慎笑了笑,轉而道:“侯爺可是個大忙人,今日來不光是敘舊吧?”
李青微微點頭,說起正事:“你在江南任巡撫,對江南的走私情況當也了解吧?”
“了解,不過慎以為這非是壞事。”
“何也?”
楊慎說道:“朝廷對海洋貿易幾乎完全放開,獨日本國除外,主要是因為日本國的銀礦 資源太豐富了,可自成化朝起,朝廷就對其大開貿易之門,迄今已近八十年,斷斷續續,零零總總,至少賺了日本國三萬萬兩白銀。時下,日本國的銀礦開采成本越來越高,朝廷又不愿放棄高利潤,如若再狠厲打擊走私,日本國人的開礦熱情只會更低。”
“慎以為,民間走私反倒是好事。”楊慎分析道,“這一來呢,可以刺激日本國人的開礦欲望,這二來呢,可以填充百姓腰包,這三來呢……走私是不交稅,可朝廷并不損失什么,反而還有的賺。”
李青頷首,示意繼續。
楊慎:“百姓走私賺來的錢不交稅,可百姓走私賺來的錢再花出去……賺這個錢的商賈要交稅,這么算……走私也就不是走私了。”
“此外,日本國也不只有白銀,還有許多可用于交易的東西,就拿珍珠舉例,一顆作價一兩銀子的珍珠,流入大明之后,經過一手手轉賣、加工、出售……最終流入市場時,價值可高達五兩。”
“隨便一顆珍珠,自流入大明那一刻起,就至少有三到五個大明人獲益其中,百姓有了錢自會花銷,而商稅就是建立在百姓花銷的基礎上,因此我才說朝廷并不損失什么,至于說還有的賺……也非是無的放矢。”
楊慎正色道:“全面杜絕走私,朝廷財政收入是可以增加,可經官吏層層轉手上交朝廷,再從朝廷層層下放民間,其中的折損……不可謂不大啊!”
李青說道:“如此等同于既打掉了中間商,又以薄利多銷的方式,降低了日本國人開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