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豁然開朗
朱棣太有魄力了,同時,也太莽了。
李青真心覺得這樣會出事,即便朱棣鎮得住,后世之君也未必鎮得住。
老朱禁海,可以說是擋了富紳財路,老四開海,卻做的更絕,直接從富紳身上剜肉。
但李青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措辭來駁朱棣。
因為朱棣這一做法,利國利民。
李青心道:“不對呀,歷史上鄭和下西洋,不是說耗資彌巨,大肆撒錢,極大程度的消耗了大明國力,是賠本的買賣嗎?
可按朱棣這說法,只會大賺特賺,絕不會賠錢!”
隨即,他又想到了朱棣的豐功偉績:通運河、編撰永樂大典、五征漠北、遷都北京,六下西洋……一樁樁,一件件,哪一樣都耗資彌巨。
可以說,古代帝王,再沒有一人比朱棣還能花錢的了。
可即便如此,大明卻沒崩,反而被譽為盛世,這根本說不通。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史書抹黑了下西洋的功績,為禁海找借口。
換一個說法,要是下西洋真是賠本的買賣,那朱棣哪來的錢,辦這么多大事。
二十二年的皇帝,二十二年的歲收,除去必要的基礎建設、天災時的賑濟、皇宮、皇室宗親開銷、官員俸祿……剩下的,絕逼辦不了這么多事兒。
大明賦稅真的不高,豐年三千多萬石,歉年兩千六七百萬石,去除掉開銷,余下的并不算多。
朱棣若真是為了功績,逼得百姓難以過活,百姓絕對造反,又哪來盛世可言?
再者,李青也不相信,朱棣會傻到讓鄭和去滿世界的撒錢,這就不是一個正常人干的事兒。
這不是撒幣嗎?
即便換成小小朱,他也不會這么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