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第292章 片仔癀名被壟斷
穿越到1960年后,林三七總是在思索中西醫之間的差別。
哪怕他頂著一個中醫世家子弟的名號,骨子里卻是地地道道的西醫,5年西醫本科,研究生在讀,學的都是西醫的理論和知識,思維已經無法改變。
“西轉中”在各大醫院雖然很流行,但真要學好哪有這么容易?大多是沖著證書死記硬背去的。
所以很多時候看待中醫時,林三七都不自覺地代入了西醫的視角,這就讓他變得很矛盾。
比如這個“水飛法”,又是研磨、又是攪拌、又是沉淀干燥、又是研散研細的。
在100多道工序里面,光是這一個小小的工序,就需要一個工人費整整7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效率之低,程序之復雜,簡直令人發指。
如果大規模生產的話,光是這個人工費用就會讓人絕望,一個是你很難招到這么多手藝人,水飛法絕對是個技術活,一般人干不了。
就算你招到技術工人了,大規模生產需要大量的工人,你人工成本吃不吃得消?利潤能不能支撐?
其實從林三七這個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水飛法”是完全可以用機器替代的。
比如你要的是藥材的微細顆粒,那你完全可以幾萬塊錢買一臺“800目粉碎機”,這種機器打出來的微細顆粒跟傳統“水飛法”沒多大區別,還能節省下大量人工費。
然后問題就來了。
中藥制作是應該遵循古法,按傳統的一套來?還是可以用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取代傳統工藝?
如果用的都是機器,生產線制作出來的藥物,療效跟傳統古法能不能一樣?
如果療效和質量都一樣,那用現代化制藥設備提煉出來的中藥,還叫中藥嗎?
這都是爭議。
就像屠呦呦奶奶獲得了諾貝爾獎后,爭議非常巨大。
西醫認為青蒿素本身屬于一種化學成分,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經過西醫的技術提純、研制,從而制成現在臨床上所用的化學藥物,算作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