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第260章 想要買雜交技術
如何開分司,找場地,執照審批等等,林三七都全權交給了嶺南堂公司總經理林天華,以及分公司經理林海。
想辦那幾個許可證,中間有什么貓膩林三七不想知道,他可是副科級干部,是d員,充滿了正義感,最見不得這些骯臟交易。
他這次親自跑到東北,主要的目的是兩個,一個是成立東北分公司,解決人參來源問題。第二個就是購買高產糧食種子,輸送到1960年。
東廣省雖然地處溫熱帶,這種天氣非常適合農業生產,連水稻都可以一年種三季。
但隨著東廣省經濟的發達,農業等第一產業比重越來越低,種的田也越來越少,所以東廣省沒有實力強勁的種子公司。
哪怕有這種公司,主要也是以雜交水稻為主。
可就1960年十三陵那樣的氣候土壤條件,水稻肯定是不可能種植的,惟有種玉米、小麥、番薯之類的產量高,耐干旱的糧食品種,那首選肯定是有北大倉之稱的東北了。
豐收種子公司營業部。
這是東北實力最強的一家種子公司,主攻的品種就是以玉米和小麥為主,在國內非常有名。
林三七和尹漣漪兩個人在種子公司營業部里像參觀博物館一樣,走走停停,對于城里孩子來說,對農業生產充滿了好奇。
尹漣漪還有點不理解,奇怪地問道:
“噯,林三七,咱們不是做藥材生意的嗎?你哪怕要考察也應該考察藥材市場吧?怎么突然對農業也有興趣了?嶺南堂準備轉型嗎?”
林三七沒有回答,只是看著眼前這么多糧食種子品種由衷感慨了一句:
“唉,畝產70斤啊,漣漪,你能想像,農民像伺候小孩一樣伺候莊稼,辛苦忙碌半年,最后一畝地只能收70斤玉米,那是怎么樣的絕望啊。”
營業廳里,一個戴著眼睛,正在指導工作的中年男子聽到林三七的感慨就是一愣,隨口問道:
“這位老板,你是說一畝地只能收70斤玉米嗎?這怎么可能?產量怎么會這么低?哪怕隨便撒一把種子,收獲的時候也不止70斤啊。”
林三七苦笑道:“就是70斤,我是親眼所見,所以說農民真是難啊。”
眼睛中年男子有點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