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第421章 哈佛大學醫學院
安東尼·斯蒂芬教授今年55歲,是一個白人小老頭了。
別看他長相普通,但他卻是米國最頂尖的傳染病專家
頭銜有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哈佛流行病研究所所長、米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防癆和肺部疾病聯合會(iuatld)副會長等等頭銜。
像他這種級別的頂級專家,自然不會缺少醫藥公司的追捧,而他也需要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轉化成臨床藥物和經驗。
所以這幾年來,安東尼教授所主持的一個最重要的研究課題就是“阿奈唑胺+鏈霉素+甘谷敏”三聯用藥治療肺結核。
肺結核做為危害人類的第一大傳染病,每年都會造成全球幾百萬人死亡。
幾乎所有有能力的國家都在研究肺結核,大家就像時間賽跑一樣看誰能第一個攻克肺結核。
可能想像,第一個攻克肺結核疾病的醫生個人將獲得無以倫比的榮譽載入醫學史冊。
而第一家生產肺結核藥物的藥企也將獲得一年幾百億美金的巨大的市場。
同時,第一個宣布攻克肺結核的醫院、組織、研究所,甚至國家也將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
高風險高利潤,肺結核雖然是懸在人類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但同樣也是懸掛在樹上的一個誘人蘋果,就看誰能第一個摘到。
顯然,做為米國最著名的傳染病學專家,安東尼教授非常非常想摘到這個果實。
為此他在艾伯維醫藥公司的贊助下,費了上億美金,整整5年的時間在阿三國搞了一個肺結核三聯療法,分別用到了阿奈唑胺和甘谷敏兩只抗結核新藥。
今天是研究團隊第一次秘密總結會,但結果卻讓他非常絕望。
安東尼教授放開了自己的頭發,一把拿過助理手中的報告數據,不甘心問道:
“怎么會只有32%的治愈率?會不會是人種問題造成的差異?”
助理布萊克聳了聳肩:
“抱歉教授先生,無論是我們國內的人體實驗,還是阿三國的人體實驗,數據說并沒有多大區別,區別在于我們米國只進行了1000例藥物實驗,而阿三國進行了9000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