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既然伯父不愿討董,那立去!
劉表有些好奇地看著劉立。
雖然劉立之前強烈反對自己迎娶蔡氏,讓自己心生不悅,什么時候輪到侄子干涉伯父的婚事?
但自己能夠逃脫董卓魔爪,出任荊州刺史,被拜南中郎將,威震荊州大地,其中離不開劉立的謀劃和付出。
可以說,如果沒有劉立,那他劉表不說拿不下荊州,但至少不可能這么快拿下荊州,并使其迅速平定。
所以,劉立的看法和態(tài)度還是很重要的。
“伯父乃魯恭王之后,漢室宗親,討董一事,伯父當為天下先,若伯父不去,那天下人該如何看待伯父?”
劉立當即拱手說道,一雙璀璨眸子宛如星光般閃爍。
劉立此話一出,在場的眾人無不驚訝,劉立給出的理由實在是太正且占據(jù)大義,正的他們都不好反駁,誰敢去反駁大義呢?
是啊,你劉表身為漢室宗親,天子受辱,你都不去北上勤王,那你和那董賊又何異?
劉表聞言,眉宇間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他自然知道劉立說的十分有道理,作為漢室宗親,討董一事,他無法退縮。
一旦退縮,天下人該如何看他劉景升?
但他在董卓手底下待過一段時間,深知其麾下西涼兵的精銳和悍勇,特別是西涼鐵騎,堪稱天下之最。
自己先前解決掉的那些荊州宗賊給董卓提鞋都不配,面對如此橫行天下的人物,劉表心中無論如何都升不起戰(zhàn)意。
若勝利還好,可若是討董聯(lián)盟敗了,董卓的西涼鐵騎兵臨襄陽,那他拿什么抵擋?
就在劉表左右為難之際,“雍季之論”的蒯良站了出來,拱手道。
“明公勿憂,良以為公子所言固然有理,但我們也要根據(jù)荊州實際情況來制定計劃,先前我們以仁義之名平定荊州,現(xiàn)在再興兵事,豈不有違仁義之名?”
蒯良說罷頓了一下,借著這個空隙觀察了一下劉表,發(fā)現(xiàn)其表情雖沒有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