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降低補貼
盧允浩面對李牧這種釜底抽薪式的玩法,讓牛外賣一下子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怪圈。
大部分牛外賣的電動車騎手,都會對自家的電動車以及配套的支撐服務(wù)深惡痛絕,他們有多恨自家的電動車及配套,就有多渴望餓了么的電動車及配套。
所以,當(dāng)餓了么挖這批牛外賣電動車騎手的時候,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而牛外賣在電動車騎手大量離職之后,為了保證配送力,只能順手把自行車騎手抓過來做電動車騎手;
自行車騎手在這之前沒有體會過牛外賣電動車騎手的悲哀,當(dāng)他們真正開始上手之后,立刻就感受到了那種強烈的絕望,于是讓餓了么的線下招聘人員找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又輕松被轉(zhuǎn)化成了餓了么的騎手。
現(xiàn)在,餓了么已經(jīng)把牛外賣當(dāng)成了一個人才培訓(xùn)基地,他們花錢招人,一點點培養(yǎng),讓這些騎手掌握業(yè)務(wù)的全部流程,然后一扭頭,餓了么就把這些人招走了。
而且,餓了么只挑牛外賣的電動車騎手團隊下手,屢試不爽,逼的盧允浩沒辦法,一個星期內(nèi)連續(xù)漲了兩次騎手底薪,平臺的配送成本達到一個新的巔峰。
這個怪圈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惡性循環(huán),讓盧允浩感覺自己好像是在做小學(xué)數(shù)學(xué)題,一個水池蓄水一千升,容量一萬升,注水口每秒注水10升,出水口每秒出水也是10升,問多久可以把水池蓄滿。
答案是永遠不可能。
盧允浩這邊一直有無數(shù)瓶頸突破不了的時候,李牧還在不斷的在滬市布下重兵,深挖洞、廣積糧。
像是打仗一樣,餓了么在源源不斷的向滬市輸送著大量物資,幾乎每天都有一輛貨車,運送各種所需物資抵達滬市。
今天是幾百輛餓了么電動車,明天是一大堆衣服、保溫箱、頭盔等配套裝備,后天可能就是一車神舟剛下線的商用電腦。
所有的這些物資,一抵達滬市,幾乎不經(jīng)過庫存,就直接分發(fā)了下去,餓了么在滬市的配送范圍不但越來越大,騎手密度也越來越高。
人越多,平臺能夠承載的訂單量就越大,而且時效性也有極大的保障,這一點,是盧允浩無論如何都比不了的。
與此同時,李牧還在不斷提高入行門檻。
比如,他決定從國產(chǎn)手機品牌中星那里,分批訂購不低于十萬臺餓了么定制款手機。
手機的要求是:大一點不要緊、丑一點也不要緊、不需要用彩屏,但續(xù)航能力要強、信號要好、質(zhì)量要佳,同時還要做到基本防水,畢竟外賣騎手遇到的最普遍的惡劣天氣就是降雨,防水的功能很重要。
這樣的手機,給普通人可能根本不屑使用,覺得又大又丑,但是對騎手來說,卻有著更高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