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京營
無妨,這地,既然陛下允諾了幾位藩王,遲早還是要給的。老奴已經問過官員們,現(xiàn)下各地盤查過可以劃撥的田地,拿出來一萬頃分給福王和秦王,還是可以的?!?br/>
“給了他們倆,晉王、唐王不得著急上火?”
“晉王還好,那奸商范永斗被查處之后,他看到能有獲取晉商家產的機會,想必也不會太著急催促陛下。至于唐王,老奴也一時未想到安撫之策?!?br/>
“上公費心了,唐王這里,朕還是想讓他隨時去支援西安城的防守,所以朕想,這一萬頃土地,四位藩王都先分一些,免得落個不公的名聲?!?br/>
“陛下想如何分配?”
“秦王、晉王各三千頃,福王、唐王各兩千頃。朕當初允諾福王、唐王時,他們的土地不靠賞賜,而是征遼之后的分配。這次,朕先賞他們兩千頃,算是朕對接下來,馬上要用他們的一些補償吧?!?br/>
“陛下所思,老奴以為可行。請陛下頒旨,老奴這就著人去辦田地劃撥之事?!?br/>
“福王那里,就有勞上公,能要出來多少糧食,就要出來多少,速速送往陜西。”
“老奴遵旨!”
崇禎的腦子里,紛紛亂亂地讓他疲憊,內憂外患,天災人禍,他都要一一處理好,雖然身邊有幾個忠臣在協(xié)助著他,又能駕馭著魏忠賢為他做事。
但他和前世的崇禎一樣,都是治理國家的門外漢,雖然有歷史的記載幫助著他對一些危機做出預判,可是他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即使把歷史書放在他眼前,寫明每一個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點,他也沒有多少辦法可以處理好那些馬上就要來臨的問題。
要是能不死人,或者少死人就好了,都是大明的黎民百姓,他是真的不想殺的。
但如果這些造反的百姓不殺,等他們成了氣候,難道就會對他崇禎心有仁慈么,煤山的歪脖子樹他去看過,那棵樹的樹枝隨著傾斜的樹干長長地伸出,天然一幅絞刑架長桿的樣子,還真適合懸頭其上。
崇禎打了個哆嗦,仁慈善良,是他作為穿越前那個世界的普世價值,他被這個觀念教育長大,所以覺得對百姓們不忍傷害自然也是正常的。
可穿越來的大明,又是處在什么時候?就像一群乞丐在搶一個燒餅,他崇禎現(xiàn)在,和乞丐何異?
糧食就那么多,而且天災慢慢地往河南、山西、河北蔓延,能養(yǎng)活百姓的糧食,只會越來越少,總有那些搶不到資源的人,只能被活活餓死。
或者,聚眾造反,去搶別人的糧食,把生的希望留給自己。
他崇禎搶不到足夠的糧食,養(yǎng)不起幫他打勝仗的軍隊,養(yǎng)不起護衛(wèi)他的錦衣衛(wèi),還有那些官員、太監(jiān),他也一樣要死。